映象网南阳讯(记者 周永生) 1939年,17岁的他被国民党抓了壮丁,编入国民革命军第13军89师,从此开始军旅生活。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直到1952年夏天才换防回国。他就是看似平凡却极具传奇的老兵---解建业,南阳市卧龙区王村乡方营村一普通农家的一位老人。
解建业身经百战多次负伤,断过三根肋骨,至今头上还有一块弹片。他和战友们一起从东北打到天津,再到湖南,又南下广东广西剿灭国民党残余势力。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解建业随部队第一批跨过鸭绿江,先后参加了云山战役、清川江战役和横川郡战役等着名战役。
近日记者见到了这位老人。97岁高龄的解建业身体依然硬朗,声若洪钟,长年的战场磨练,手指已经变形,指尖始终保持着扣扳机的状态。
“1945年12月29日,在东北通辽带领全班战士弃暗投明,被编入解放军某部机枪连,我是班长兼机枪手,1946年我还参加了四平保卫战”,说起打仗,解建业老人滔滔不绝,那是他有而别人不曾有的荣光。
在怀德战役中,一发炮弹落在附近爆炸,弹片划伤了脑袋,也炸断了三根肋骨。
老人取出一块锦黄色的小包裹,打开后全是部队颁发的荣誉勋章。记者看到了一张老旧的证书,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朝鲜字,老人说这是在抗美援朝时颁发的。
抗美援朝结束后,解建业转业到东北监狱和附属工厂当了两年管教干部。1958年国家鼓励工人回乡支援农业生产,解建业相应党的号召,回到南阳老家,并主动放弃了一月85块钱的工资,当时他的固定收入只有24元的伤残抚恤金。
回到村里后,解建业被选为村支部书记,大带领群众平整土地,兴修水利,他和群众一起参加劳动,用铁锹挖,用大筐挑,硬是用三年时间和邻村一起修了15公里的干渠,将彭李坑水库的水引了过来。
解建业老人直到三十七八才结婚,膝下三男两女,三个儿子有的种菜,有的当泥瓦匠,有的务农打零工,都随父亲踏实本分。“只要有活干,有饭吃,小车不倒只管推,不给国家添麻烦”老人说:“现在人民解放了,安安生生的,一年比一年好,国家富了,人民也富了,心里满意的很”。
今年已87岁高龄的张景福,1932年10月出生在沈丘县新安集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11月27日上午,邓州市中医院副院长周雪林接诊一位98岁高龄的女患者。 据了解,老人叫杨美田, 河南省睢县河集乡田胖村人,1937年投身抗日,负责传递情报、宣传抗日、筹集军饷和武器装备等;1942年秋季便变卖家产和首饰,换成大洋和子弹,冒着生命危险,跋涉千里三次送往苏北根据地,交给新四军,并参加新四军;1943年在新四军四师兵工厂内保组任组长,负责内部保卫工作;1945年7月19日带兵光复洋河,任警备大队女兵队长、洋河市政府妇救会主任;解放后在南阳市组织部门工作,直到离休。
致富后,张德山不忘乡亲,将自己掌握的种植技术无偿提供给需要帮助的村民,带着大家一起脱贫致富。
他是一名老兵,历经抗美援朝等峥嵘岁月;他清贫一生,站在“精神高地”数十年默默无闻;他这份朴素坚守,生动地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他就是扶沟县抗美援朝老战士——袁立志!
“您的家人在武汉一线抗击疫情,那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一定尽自己的努力,在后方把大家照顾好,以后家里蔬菜供应我全包了!”3月7日,三八妇女节前夕,曾经三赴武汉捐赠物资的沈丘“逆行”老兵王国辉,在该县妇联负责人的陪同下,为沈丘4名支援武汉医务人员的家中送去蔬菜、水果和部分生活用品。
身处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漯河有这样一个家庭倍感骄傲和自豪,因为这一家,三代人都是公安民警。
近日,漯河星火志愿团开展了慰问抗战老兵的志愿服务活动,感谢他们为新中国建立做出的贡献。
回望四十年风雨历程,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漯河公安也伴随着祖国的飞速发展而成长壮大。
7月26日上午,在“八一”建军节即将来临之际,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和魏都区人民法院组织法院系统退休退役军人老干部、老干部代表、在职退役军人干警和部分员额法官开展了“重温军旅岁月 不忘初心使命”庆“八一”系列活动。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退役老兵,我永远都把自己当做准备战斗的士兵,疫情到来,我责无旁贷!”这是武化冰对自己的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