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南阳讯(记者 周永生 通讯员 孙明霞)数九严寒,风雪相伴,但在桐柏县朱庄镇后河村村民汪俊的兰花大棚内,却是“温暖如春”,绿油油的兰草整齐划一地“站”在兰花架上,向来访者展示着她婀娜的风姿,慕名而来的兰商们正在精心地挑选着兰草,种植大户汪俊热情地招呼着客人,喜悦的笑容洋溢在脸上。
汪俊所在的后河村,山地丛林茂密,非常适宜兰花的生存繁衍,野生兰草资源丰富,更因盛产名贵兰草而闻名于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的兰花界。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后河村的村民开始从事兰草交易,汪俊就是从那时和兰草结下了“不解之缘”。提到早些年经营兰草的经历,汪俊不由感慨万千:“当时初入这一行,根本不懂它的价值,有一次,我培育的一棵兰草卖了1300元,相当于一头牛的价值,这件事在十里八乡引起不小的轰动。”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兰草逐渐走入广大市民的家庭,兰草市场行情上扬,当地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养兰大军”。
近年来,当地把发展兰草产业与脱贫攻坚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出台奖励措施,成立了兰草协会,提供养兰技术服务,引导村民种植和发展兰草产业。截止目前,全村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已有14户65人通过发展兰花种植摘掉了贫困“帽子”,后河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兰花村”。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当地的养兰大户汪俊已培育出高中低档兰草3000多盆,每株的市场价值大约在500—10000元,名贵一些的在10000—100000元左右,经初步估算,他家一棚的兰草市场价值至少在五百万之上,他不仅通过兰草种植发了家,致了富,也一举成为兰草界的明星。
汪俊告诉记者:“兰花就是我家的富贵之花,我现在开的车,住的楼房,都是兰花给我带来的,用乡亲们的话说,我住的是‘兰花楼’,开的是‘兰花车’!”
(映象网南阳新闻热线:188 3896 1697,投稿邮箱:nanyang@hnr.cn。映象网“大象陪办”电话:180 0371 9699)
“我们家如今在党的好政策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作为一名党员,我有责任和义务帮助群众过上好日子。”201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新雷和家人来到卫辉市狮豹头乡抵鹿泉村,被淳朴善良的村民所感动,又被倒塌的村室和老百姓的困难生活所触动,回家后开了家庭会议。他的提议得到了在外经营企业的妹妹李双宏和全家人的一致赞同。从此以后一家人经常来到村里,捐钱捐物,帮助了不少人,特别是五保户、大病户、残疾户等生活困难群众。
在卫辉市安都乡口头村樱桃种植基地,一株株幼小的樱桃苗长势喜人,迎着阳光一大片青绿映入眼帘。“这些樱桃苗是我带领口头村壮大集体经济,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法宝。”基地负责人马霖成说。
为保证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持续增收,卫辉市积极克服疫情影响,在巩固提升其他带贫产业的基础上,结合各乡镇资源禀赋,重点实施、推进了一系列特色种植项目,让贫困户主要通过务工的方式获得稳定收益,为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保障。
今年以来,封丘县荆乡回族乡后荆乡村进入脱贫攻坚清零的关键阶段,剩余贫困户高质量全部脱贫的关键之年,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不局限于利益帮扶,更关注贫困户“精神”刚需帮扶的重要性。
走在延津县东屯镇大王庄村村内的主干道上,除了脚下的水泥路平坦宽阔,路两边也整齐地铺着青色的方砖。“路修得好,工作队、爱心企业、村民们可都出了力。”延津县残联驻大王庄村驻村第一书记张中华告诉记者。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口碑都是实干出来的。”这句话用在张文朝身上再贴切不过
6月11日下午,临汝镇人民政府大院一片忙碌景象,当天是镇政府为贫困户免费发放红薯苗的日子。当天共为19户贫困户发放红薯苗101100棵,可种植37亩优质红薯,极大地激发了贫困户靠自身发展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封丘县在外成功人士于保航致富不忘家乡,将生产工厂整体搬迁到家乡,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近年来,辉县市南村镇忽树庄村党支部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按照“党建领村、能人带村、劳务兴村、项目富村、环境美村、民主治村”的发展思路,通过打基础,抓氛围、促规范,统筹全局,协调发展,破解群众增收难题,用实干托起了群众致富的梦想。
阳春三月,走进辉县市西平罗乡梨园沟村“秋山种植合作社”金银花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生机盎然的金银花树丛以及二十多位正在精耕细作的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