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大象新闻记者 张定有 通讯员 王伟 张咏黎)从患者进入医院大门到打通闭塞血管,仅用时16分钟。在这场生死时速的较量中,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团队作为患者的“护心使者”,为患者搭建起挽救生命的绿色通道,与目前国际心梗救治标准90分钟相比,足足缩短了74分钟,让患者重获“心”生。
日前,已康复出院的杜先生携家属为该院胸痛中心的医护人员送来了锦旗,他感激地说:“如今想起来还是后怕,多亏医院医护人员的快速抢救,让我捡回了一条命。”通过这次抢救和医院医护人员的健康宣教,让杜先生对急性心梗的危险性和及时就诊的紧迫性有了深刻认识。 家住卧龙区的杜先生在饭后休息时,突然感觉胸闷胸痛,不一会儿就疼得面色苍白、满身大汗。一开始,杜先生以为只是普通胃病,并没有重视。随着身体的不适感越来越强烈,杜先生在外地家属的反复催促下,于14时45分,前往卧龙区英庄镇卫生院看病。该院的医护人员接诊后,经过心电图检查,发现患者高度疑似急性心肌梗死,随时可能出现心脏骤停。
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患者随时有生命危险。为避免杜先生出现大范围心肌坏死,该院医护人员立即开通急性胸痛救治绿色通道,通过微信群和胸痛一键启动电话与作为上级网络医院的南阳市一院胸痛中心联系,并马上用救护车将患者转送。
15时45分,救护车到达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时,手术医生苏文刚、王磊及介入室护理人员已在介入导管室等候。在征得家属同意后,患者通过绿色通道被紧急送入手术室治疗,仅用时16分钟就开通了闭塞血管,使他的胸闷胸痛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转危为安。
“时间就是生命。突发急症时,越早就医越安全。”医生王磊介绍,心梗患者每延误救治一分钟,都有不计其数的心肌细胞坏死。从90分钟缩短至16分钟,随着医院胸痛中心的不断建设和发展,这一记录在不断刷新,每一次进步背后都是医院胸痛中心团队的共同努力。
(映象网南阳新闻热线:18003713016,投稿邮箱:yxwny2021@126.com)
脑梗,又叫脑梗塞,或脑梗死,是脑卒中常见的一种,医学上称为“缺血性脑卒中”。简单来说,就是脑血管出现堵塞,血液不能正常流通,诱发一系列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河南援沪医疗队接管上海浦东张江方舱,首批接收786名患者
上海跨采中心方舱医院于4月3日正式开舱,由普陀区中心医院、人民医院、利群医院医护人员共同参与日常医疗工作。据了解,除了日常治疗外,方舱医院内,医生还会带着患者打太极。
该报告对美国3000多个县的新冠疫情数据进行了分析。在死亡率最高的前 300 个县中,平均有 45% 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王九生表示,为缓解血透患者的收治难题,4月1日凌晨,中国非公医疗机构协会接到有关部门希望尽快组织血透医护志愿者援助的请求后,立即进行全国范围内的紧急招募,7天以来,已有约150名血透医护志愿者陆续从广东、云南、河南等地赶到上海,经核酸检测、岗前培训后立即参与到具体工作中。
4月9日上午,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3号馆完工交付,医疗队入驻并开始接收患者。12时许,来自浦东的首批患者入驻馆内,待14个馆全部交付后可容纳5万名患者。
4月7日,武大中南医院援护医疗队员杨荣为患者取早餐时,为同事荣梦玲拍下托举朝阳照片。杨荣告诉澎湃新闻,希望能给方舱内有焦虑情绪的患者信心,“我们与他们同在”。
总台记者从今天(9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关于封控区域的居民医疗保障工作,由街镇或居村委依托网格化等形式,协同属地医疗机构对居民健康需求进行排摸,建立配药需求台账,实施分类管理。
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了多名曾在武汉方舱治疗的新冠肺炎治愈者,他们回忆了两年前的隔离日常,并给上海方舱患者提供了建议。
近日,上海世博方舱,一医护人员突然晕倒,几位热心患者将其抱起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