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大象新闻记者 张定有 通讯员 王好学)初夏时节,行走在南阳市宛城区高庙镇的高标准农田示范方里,只见麦浪翻滚,长势喜人,丰收的希望写满农民的笑脸。
仓廪实,天下足。2021年以来,南阳市提高政治站位,重耕稳粮,扛牢粮食安全重任,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生产再夺丰收,总产达到142.7亿斤,从传统农业大市、粮食大市向现代化农业强市迈进,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展现出新担当新作为。
藏粮于地 坚守红线不动摇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南阳自古就是“中州粮仓”,如今,作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工程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的主产区,南阳责任重大。
民以食为天,粮食的根本在于地。南阳市委、市政府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不动摇,坚守粮食底线不懈怠,确保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900万亩以上,粮食产能稳定在140亿斤以上。
红线也是高压线,南阳市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目前,从市到村,四级“田长”组织网络体系已经建立,可以说每一片耕地都有人看、有人管、有人护。
藏粮于地,不只在于耕地数量,更在于耕地质量。南阳市提出,今年要大力加强“吨粮田”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63.4万亩,争取在“十四五”末建成千万亩高标准农田大市。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运行,田渠路林电“五网”配套、一体设计,田地平整肥沃、灌排设施完善、农机装备齐全、经营机制先进、优质高产高效,把“望天田”变成“高产田”——这就是高标准农田。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80万亩。
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版图中,南阳是21个粮食年产量超百亿斤的地级市之一。南阳耕地面积不足全国的1%,但粮食年产量超140亿斤,特别是夏粮小麦产量占全国的2.4%,为大国粮仓作出南阳贡献。
藏粮于技 向科技要保障
邓州市国家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的麦田里,小麦正茁壮成长。我国杂交小麦研究领域学科带头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杂交小麦项目首席科学家赵昌平团队研发的“京麦系列”杂交小麦品种已在这里规模化制种,并在我国北部和黄淮适宜麦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必须走藏粮于技、向科技要产量之路。南阳市站位政治高度,积极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大力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平台建设、育种创新攻关、良种繁育提升、龙头种企培育、种业市场净化“六大工程”,强力支持邓州国家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等建设,加快提升现代种业发展水平。
由邓州市政府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合作成立的国家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承担了杂交小麦科研和产业化的重任,二系杂交小麦在邓州规模化制种,连续多年突破300公斤/亩,2021年京麦186制种产量达到352.7公斤/亩,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据产业化基地负责人高建刚介绍,二系杂交小麦属中国原创,力争“十四五”末,杂交小麦产业化应用突破300万亩,制种面积突破10万亩,为打好种业翻身仗、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在发力种子的同时,南阳市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技推广体系、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开展“千人包千村”活动,大大提升粮食生产科技含量。目前,南阳已普遍建立起“县级专家+区域站技术员+试验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的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模式。科技的力量正在粮食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南阳粮食连年丰收立下汗马功劳。
产业带动 粮食安全和发展相统一
“想念不如见面”,这个国人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出自镇平县想念集团。
3月17日,想念集团迎来了高光时刻——中国工程院院士许为钢将门下唯一的院士工作站设在了想念集团,发挥出1+1>2的效应,推动南阳小麦产业发展。
助力想念集团高质量发展,是南阳市以壮大龙头企业带动粮食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关键在于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破题之笔就是“把粮食当成产业来抓”。南阳市转变粮食安全理念,发展“大农业、大食物,大粮食、大产业”,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奋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相统一。
发展产业,要靠龙头企业引领带动。想念集团是河南省规模最大的粮食加工企业,公司从面粉源头入手将产业链向前延伸,打造30万亩优质粮源基地,推广优质小麦品种,并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既使农民增加了收入,又大大激发了种粮积极性。在这种良性循环中,整个产业链都得到了发展壮大,粮食安全也得到了有力保障。
从种植源头到农产品加工,越来越多的龙头企业带领农民改变着传统农业面貌。如今,南阳市已拥有7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81家河南省重点龙头企业,237家市重点龙头企业。从传统农业大市、粮食大市向现代化农业强市迈进,南阳发展的步子越来越大。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南阳将坚定不移地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为建设现代化省副中心城市提供坚实保障,向党的二十大交出优异答卷。
(映象网南阳新闻热线:18003713016,投稿邮箱:yxwny2021@126.com)
为切实做好小麦后期管理,降低农户种植成本,为夏粮丰产丰收奠定基础。延津县王楼镇党委、政府担当作为,多措并举,积极开展“一喷三防”工作。
进入5月份,西平县宋集镇的袁坡村的金银花是相继进入了第一茬的丰收采摘期,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采摘景象。
本报讯(记者 刘晓波)5月6日,省政府召开全省小麦“一喷三防”暨抗旱工作视频会议,传达学习省委书记楼阳生、省长王凯和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周霁对抓好小麦后期管理的批示要求,安排部署“一喷三防”和抗旱浇麦工作。 副省长武国定出
近日,安阳市万金渠管理处紧扣灌区群众农田灌溉用水需求,充分发挥灌区优势,精心组织、科学谋划,全力做好灌区小麦的拔节灌溉工作,助力抗旱春灌夺取夏粮丰收。
5月6日,全省小麦“一喷三防”暨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商丘市立即召开会议,贯彻落实全省会议精神,对商丘市小麦“一喷三防”暨抗旱工作进行再安排部署。副市长潘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黑龙江省素有“北大仓”之称,粮食产量已连续12年居全国首位。探索智慧农业新实践、增加大豆播种面积、开展土地托管服务……今年,黑龙江省继续抓好粮食生产,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五一”假期,内黄县抓住小麦扬花期管理关键节点,对约11666.7公顷晚播小麦进行“一喷三防”统防统治,保障粮食安全,夺取夏粮丰产。
五月,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憧憬丰收希望的季节,西平县谭店乡王吉白村村民王向坡心情也如这生机勃勃的五月,对即将到来的收获满怀憧憬。
4月29日,在尉氏县门楼任乡西周杨村的农家书屋,来了不少在书籍中寻找“春耕经”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