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原创 > 正文

青春在千里碧波中闪耀——奋斗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保护中的南阳青年力量

2022-05-09 16:55:44  来源:映象网

映象网讯(大象新闻记者 张定有 通讯员 李萍 杨文杰)青春,是与丹江口水库朝夕相伴的守护;青春,是与渠首一起成长的坚实脚印;青春,是坚守执着的不计得失;青春,是为一渠清波荡漾奉献激情与智慧……一路向北,南水情长。

4月26日,午后的淅川县香花镇宋岗码头一片平静。数艘船只整齐排开,青山环绕的一库清水碧绿如镜,几朵白云在天空悠然地“揽镜”自照。

小划子快速驶向丹江口水库宽阔的水面。30岁的王钦立在船头,手持捞网,四下巡视。留意到一小团漂浮物时,他眼疾手快,捞网一挥,便手到擒来。

作为丹江口库区一名清漂队员,王钦和其他7名队员负责宋岗码头区域的护水工作,清理、打捞水面漂浮物,捡拾岸上垃圾。风里浪里,岸上捡、船上捞,他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枯燥的工作。

看着眼前这库碧水,王钦有时不由想起老家。他是淅川县盛湾镇单岗村后靠移民,以前的村庄一部分已淹没水下。他的老爷,是丹江岸边的拉纤工,在弓腰挽纤中把丹江号子喊得响彻云空;他的爷爷和父亲,先后在淅川县航运服务中心工作;他本人又在2013年底当了丹江口库区的一名清漂工,这一干就到了第九个年头。“我家人老四辈都离不开丹江水啊。老爷靠丹江水讨生活,到我这一代来守护水库清洁,也算是报答丹江水的养育了。”王钦说,淅川有2000多名像他这样常年守护库区水面和沿岸的护水人,大多是年轻人,“清漂队平均年龄三十四五岁”。

水从小划子下飞速掠过,一层层涟漪荡漾在周围。“这水清哩很,舀起来就能喝。我们就是直接打上来吃。”王钦说。他的眼中,分明有一种自豪:“水这么清,一路北送,里面也有我们年轻人的付出吧,想想挺有成就感的”。

是啊,“水这么清”,怎么离得开年轻人的付出呢。从1952年“南水北调”构想横空出世到2014年中线全线通水,一代代南阳青年敢担当、善作为、甘奉献,在拼搏奋斗中谱写了一曲曲青春之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南阳8.5万名民工参加过引丹灌溉工程,邓县(今邓州市)青壮年劳动力几乎全部在陶岔工地施过工,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用架子车为南水北调工程铺下牢固基石;在干线征迁安置、工程建设中,多少青年勇挑重担,在宵衣旰食中攻克难题、抢抓进度……那是用奋斗书写的青春故事,一库清水,就是最好的见证。

当千里长渠“飘”于共和国版图上,当移民精神已铸成巍巍丰碑,护一渠清水永续北上,便成了南阳作为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必须扛稳的政治责任。为“守好这一库碧水”,新一代的南阳青年接过了接力棒,他们是清漂员、是水质监测者、是污水处理人、是科研工作者……他们的故事也许“平凡”,但他们在不同岗位上扛起水质保护使命,让青春在大国水脉中闪耀出别样光芒。

这一库清水,依然见证着他们的故事。

和渠首“老友”一起成长

初夏的阳光,在烟波浩渺的丹江水面上洒满了细碎的金子,一路跳跃着流过引渠护坡,从陶岔渠首枢纽工程闸门内快速涌出,沿着长渠奔流北上。渠首水质固定监测站点,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简称“渠首中心”)副主任黄进正和同事一起出船采集水样,这是进行水质监测的第一个步骤。取出深水采样器,系好绳,放入水中百米左右开始取水。这个动作要反复数次,直到把十几个容量不同、材质不一的瓶子装满。

渠首中心是河南省唯一一个专业围绕丹江口库区及入库河流监测应急、水质保护的专职机构。2014年5月,渠首中心建设之初,黄进是现场负责人。那时这里周边荒凉、条件艰苦,住处还常停电,以致有时饭都做不熟。黄进连续四个月没回过家,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前一个月保质保量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

当年临时住地在渠首大坝处,每天朝夕相伴,黄进感觉与渠首就像老友一样,“见证着彼此的成长吧”。运行第一年,渠首中心就接到“要拿到地表水环境质量109项因子全分析监测资质”的任务。那时整个中心实验人员不到10人,持有相关监测资格证书的人更少。黄进带着这个平均年龄仅33岁的群体,每天几乎都熬到凌晨两三点,在学习实践中边摸索边运行,最终在5个月内完成地表水109项全因子持证上岗和实验室资质认证工作,填补了南阳市生态环境保护史上空白。

丹江口库区有20个水质手工监测点位和1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点,自动监测站点每4小时对水库水质自动采样分析一次,手工监测点位则需要每月去江上采样,由于水库面积大、气候多变,他常吃住在监测船上。遇到大雪封山,去采样的路非常难走,岸边石头上都结了冰,一不小心就会滑倒在水里。遇上自动监测浮标失灵,还要跳进刺骨的水中维修。“无论啥天气,监测工作一刻不能停。”黄进说。

尽管上班地点远离城市,监测工作也免不了吃苦头,但这两年却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考入渠首中心,目前中心52名水质监测人员,大多数是“80”后、“90”后。“大家虽然年轻,但责任心一点也不差,做好水质监测是政治任务,我们要担起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的使命。”黄进说。

是的,“守好了这一库碧水”。眼前的渠首中心监测人员是一个个年轻的面庞,却以青春智慧攻坚克难,为实现“一渠清水永续北送”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和精准数据保障。这一库碧水如画,在别人眼中是景致,在他们眼中却是沉甸甸的责任。

一身脏臭换来“清如许”

中午,地表温度超过40℃,在重阳污水处理厂内巡查的张立林不一会儿便汗如雨下。走到细格栅电动闸门处,她发现水量异常,进水量明显减少。仔细排查,原来是粗格栅电动闸门杂物太多影响了运行。裤腿一挽,她毫不犹豫跳进几乎齐腰深的污水池内。正是高温酷暑,垃圾污垢臭气熏天,但张立林哪顾得这些,她麻利地清理掉粗格栅内的杂物。出池时,她身上臭水直淌,但生产恢复了……

这一幕发生在2016年夏,那年张立林27岁,尽管上班不足一年时间,但勤奋要强的她已迅速成长为一名业务尖兵。张立林常说:“年轻人就该有年轻人的精气神,怕苦怕脏怕累哪能干好活。”

正是凭着一股子敢作敢为的冲劲,张立林于2016年10月被任命为重阳污水处理厂厂长。上任一个月,她发现进水异常,重阳污水处理厂的几十个管网口分布在数公里长的道路上,厂里人手有限,她马上动员家人和亲戚十几人帮忙上街排查。大家分头行动、挨个检查,下到充斥难闻气味的井内逐个清理堵塞。排查中发现,当地居民栽培袋料香菇的生产废水流入了主管网。张立林当即安排取样化验,确定了污染源并及时通报镇有关部门。由于处理及时得当,避免了更大损失。当时重阳污水处理厂厂区外道路状况较差,她发动丈夫从家里拉来砖、买水泥、找工人,不动声色地干起来。两天后,花砖铺成了路面,水泥砌出了台阶,一条整洁漂亮的小路出现在人们面前。别人夸赞,她不以为然:“家里有东西,闲着也是闲着,除了人工、水泥、沙石料花钱,其他的都不要钱。”朴实的话语,将“爱厂如家”的热情体现得淋漓尽致。2017年,张立林从首创集团全国上万名员工中脱颖而出,获得“最美首创人”荣誉称号。

2018年5月,业务突出的张立林当上公司新成立不久的运行部监控中心主任,南水北调汇水区26座污水处理厂的数据都在这里,每两个小时出一次数据。她又拿出“要干就干得最好”的劲头,创新中心工作机制,强化机构值班力量,优化联网数据分析,保证了全公司这双“眼睛”健康有序发展。任何时候,哪怕是半夜,无论哪个厂数据出现问题,她都第一时间反馈,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我是党员,还是负责人,我得尽力干好手头的活,护卫好咱丹江‘水缸’,不让一滴污水流进去”。

是的,要护卫好咱丹江“水缸”。南阳首创水务有限公司是北京首创集团100%控股的子公司,为京宛合作项目,运营着南水北调汇水区淅川、西峡、内乡三县26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公司151名员工,平均年龄34岁,标兵,也不止张立林一个。张立林获评“最美首创人”时,北京首创集团海报上有这样的话:“做污水处理的人,心中可能都藏着一个‘纯净’的梦,要懂工艺流程,还要勇于在臭水污水中清淤抢险,没有情怀,没有担当,没有奋斗者精神,怎么可能换来污水‘清如许’。”南阳首创这群年轻人,正是以奉献、拼搏、攻坚、创新的奋斗者精神,守护着丹江“水缸”,换来了南水北调汇水区污水的“清如许”。

一株香根草的守望

淅川县马蹬镇丹江口水库边,消落地的香根草已长得没过小腿,在风中轻轻摇摆。远远望去,满目葱茏的香根草与水天一色的丹江水相映相衬,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这画面对南阳师范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李玉英和她的团队来说再熟悉不过,甚至香根草如何从早春的萌发长到两米多高的每个拔节过程,他们都了然于胸。

水位涨落的长期浸淹冲刷,丹江口水库环库生态带消落地(水位涨落的水陆交界地带)区域几乎无植物生长。2007年,38岁的李玉英带领团队,历时7年培育了耐淹抗寒、可作为香菇培养基的香根草品种,在库区消落带推广种植4000多亩,不仅形成了保护水质、预防水体污染的一道生态屏障,还为水源地百姓带来了经济效益。

事实上,李玉英坚守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从事水生态、水环境、生态修复和生态林果业方面的研究已近20年。从2004年起,她便带领团队自发对丹江口水质进行检测,留下了库区通水前到通水期珍贵的原始水质数据。如今,她的团队正在对丹江口库区浮游生物进行研究。目前团队近20人,除几名30多岁的青年教师外,还有十几人都是20多岁的研究生。“就我年龄大。”李玉英笑着说。

从青年到中年,李玉英主持或参与了诸多中线工程水生态相关项目,也带出了一大批青年高层次专业人才,100多名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与她一起,为调水工程作出了科研上的努力和贡献。“我们都是南阳师范学院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保志愿服务者。”李玉英说,一批又一批青年学子接力完成了一项又一项志愿服务主题活动,成为水质保护的守望者和传承者。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学子中,有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大三学生关梦聃。今年21岁的她老家就在丹江边,对丹江水有着更深的感情。她跟老师和同学们在丹江边捡过垃圾,做过水质分析实验,还曾踏访过河南省段调水沿线。“调水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将来要从事调水相关科研工作,让青春在重大工程一线建功闪耀。”关梦聃说,她至今忘不了第一次看到通水后的陶岔渠首时的情景。“我第一感觉是水好清啊,我想守望这一库碧水,让它永远纯净清澈。”

“守望这一库碧水,让它永远纯净清澈”,这是多么激荡人心的理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截至2022年4月中旬,累计调水471亿立方米,沿线7900万人直接受益。在共和国版图上昼夜不停滔滔奔流的一渠清水里,饱含着多少南阳青年的心血与汗水、砥砺与奋进。从李玉英到黄进、张立林、王钦、关梦聃,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在时光中传递,在新时代里闪光,不同职业,不同岗位,相同的青春激扬,共同的对一库碧水的关爱和守望。

一路向北,南水情长。青春有梦,不负韶华,新时代的南阳青年正以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之姿,让奔腾不息的一渠清水闪耀着青春的光芒。

(映象网南阳新闻热线:18003713016,投稿邮箱:yxwny2021@126.com)

文章关键词:丹江口,清漂队员,护水 责编:高御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漯河援郑医疗队队员谢斌:到抗疫一线去 实现自己的“英雄梦”

    我只是普通的一名男护士,在疫情面前努力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疫情给个人、社会、国家带来了很多影响。每个行业都不容易,每个人都在努力,希望疫情早些过去,人民健康,社会安定,山河无恙。

  • 平舆县东和店镇:用满腔热情为群众服务 记驻村工作队员高幸福

    人生有多少路口,就会有多少选择,决定人生选择的是一个人的初心和使命,在人民群众遇到困难最需要帮扶的时候,有的人选择享受自己安逸的生活,有的人选择与人民群众一起奋斗,平舆县东和店镇小吴村驻村工作队员高幸福毅然选择后者。高幸福是县二高派驻小吴村一员,他始终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充分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 科考队员成功登顶 我国珠峰地区梯度气象观测体系初步建成

    5月4日中午,第二次青藏科考“巅峰使命”珠峰科考登顶第一梯队12名队员成功登顶,在珠峰8830米架设了全球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

  • 珠峰科考队员前往8300米突击营地

    记者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获悉,“巅峰使命”珠峰科考14名科考队员昨日19时抵达海拔7028米的北坳营地,但有一名科考队员身体出现不适。

  • 珠峰科考队员前往8300米突击营地,明日冲击世界之巅

    记者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获悉,“巅峰使命”珠峰科考14名科考队员昨日19时抵达海拔7028米的北坳营地,但有一名科考队员身体出现不适。

  • 微光守沪|多省市蓝天救援队合力支援上海环境消杀

    央广网上海5月2日消息(记者韩晓余)5月1日,上海民防蓝天救援疫情防控突击队在黄浦区外滩街道开展了一次“抗疫援沪”集中消杀行动。该突击队由上海市民防防护救援志愿者总队所属的上海蓝天救援队牵头,联合了重庆、湖南、安徽、江西、湖北等省市蓝天救援

今日热点

南阳市疾控中心启动防汛应急预案 南阳市疾控中心启动防汛应急预案

精品原创

南阳师范学院开展2024“出彩中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南阳师范学院开展2024“出彩中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读图时代

地市直通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