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大象新闻记者 张定有 通讯员 李雪山 周文海)“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眼下,在淅川县仓房镇,艾香浓烈,丝丝沁甜。艾草成了仓房镇特色产业一张名片,也是当地“星旗同创”的“幸福草”、“黄金草”。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核心。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仓房镇在推行“短、中、长”产业模式的同时,着力发展艾草等特色产业,扩大生产规模,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质量,将生态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实现群众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壮大的目标。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助力群众致富。该镇清泉村党员贾凤芝发挥基层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种植艾草20多亩,自购割晒机、小型脱叶机,带动全村30多户发展艾草产业。村党支部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实行“村集体+农户”模式,租种外出打工群众撂荒土地70余亩;实行“公司+农户”模式,外包荒地1200余亩。“全部都种上了艾草,群众基地务工连同土地租金年均可获5万元。”村党支部书记付海说。
打造艾草产业基地,壮大集体经济。侯家坡村党支部争取财政涉农统筹整合资金100万元,以昌旺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为经营主体,投资37万元高标准整地300亩,购置18万元的艾根、艾苗,30万元的艾草收割机、打捆机,新建生产管护房100平方米,铺设生产路基近5公里。“基地可带动15户脱贫户及监测户,实现群众稳定就业,户均年收益1000元。”侯家坡村党支部书记唐红建说,“产权归村集体所有,收益5万元用于二次分配,项目年收益不低于8万元,作为村集体收入。同时,还为本村群众个体种植提供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为全镇其他村低价提供艾根、艾苗,实现全镇集约发展。”
建成艾草加工车间,增加群众福祉。刘裴村艾草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沟组群众杨金巧说:“我们生产加工出来的艾条、艾柱、足浴包、艾绒、枕头等产品,远销山东、广东和东北地区。月最低工资一千八九,包月2500元左右。附近10多户群众长期在车间上班。”村支部书记张奎灵说:“基地建在自家门口,全村多数群众都种有艾。收割后拉到艾草车间一卖,票子就到手了,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映象网南阳新闻热线:18003713016,投稿邮箱:yxwny2021@126.com)
近段时间以来,固始县陈淋子镇把乡村风貌改造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激发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让乡村旧貌换新颜,处处洋溢着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乡村要振兴,道路要畅通。6月6日,在白营镇南陈王村街道上机器轰鸣、热闹非凡,施工队正在热火朝天地铺设柏油马路。此次施工预计将铺设柏油路2300米,面积达18000平方米。
宽阔的水泥路通村入户,新刷的墙面一尘不染,房前屋后的小花园里鲜花盛开……6月2日,记者走进安阳市北关区民航路街道西见山村发现,田园如诗,乡村如画,街头巷尾到处都能听到群众对村容村貌大变样的赞叹。
6月6日上午,尉氏县张市镇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尉氏县2022年小麦粮王争霸赛暨农机机收降损大比武活动在沈家村高标准粮田建设基地举行。
前一阵子我去鲁村镇刘家坡村调研,这个地处沂蒙山深处的小村庄,短短几年的变化令人着实欣喜。
“火店镇把开展'五星'支部创建作为'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重要内容,紧扣支部过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平安法治、文明幸福五项指标,深入谋划、稳步推进,确保创建工作走深走实。”6月6日,夏邑县火店镇党委书记郭长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