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大象新闻记者 张定有 通讯员 李雪山 孟向东 刁良梓 杨振辉)6月11日,碧空如洗。波光粼粼的丹江水映衬着层层梯田,石榴花在风中摇曳,好一幅田园风光图。
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出水口”的淅川县九重镇丹亚湖软籽石榴种植基地内,种植大户梅发德一边哼着小曲,一边打理着石榴树。近几年,石榴园给他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十几年前,梅发德从事辣椒种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建后,传统的农业面源污染会影响丹江口水质,许多像梅发德一样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面临“产业转型”。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我们牢固树立‘生态优先、水质至上、绿色发展’的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通过生态农业转型、特色文旅引领等方式,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致富的靠山。”淅川县委主要负责人说。
2013年3月,淅川县印发扶持生态产业发展的意见,重点支持发展软籽石榴、金银花、大樱桃、杏李等生态产业。梅发德抓住机遇,投资上百万元,建起面积600多亩的九重镇丹亚湖软籽石榴基地。
梅发德介绍,在基地发展过程中,政府给予大力支持,水、电、路、网全部配套到位,“项目跟着基地走、服务跟着产业走,连这套‘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设备也是县里免费给安装的。”梅发德乐呵呵地说,“政府还每年给基地补贴200吨有机肥,派技术员现场指导石榴种植。”
聊到基地经营状况,梅发德连说几个“可不赖”,一年下来,他的基地能挣100多万元。
目前,淅川已经发展软籽石榴、杏李、大樱桃等林果30万余亩,实现四季常绿、季季有花;高质量治理石漠化荒山38.2万亩,打造5000亩以上石漠化治理点15个;丹江口库区森林覆盖率达61.7%。2021年,淅川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如今,6.5万名渠首库区农民端上了“生态碗”,年人均增收近2万元。
生态立县、生态强县,需要有力的抓手。淅川县把生态产业发展融入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产业发展红旗”“文明宜居红旗”“社会治理红旗”等“三面红旗”争创活动,出台激励机制,“争旗一面,重奖百万”,使每个乡村都卯足了劲,大力发展产业,打造美丽乡村,提升社会治理成效。如今的淅川县,不仅生态产业渐成“气候”,而且生态环境越来越优,绿水青山真正成了群众致富的靠山。
(映象网南阳新闻热线:18003713016,投稿邮箱:yxwny2021@126.com)
5月27日上午10点,随着南阳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兴华和内乡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全洲共同打开了通水启动开关,标志着内乡人民终于可以吃上甘甜的丹江水了。
河南日报农村版
习近平:中华文明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支持和扶持《格萨(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
军统特务软硬兼施,最后使出一条放长线钓大鱼的毒计,假释张露萍,暗中安排便衣特务跟着她从周公馆门前经过,窥测她的动静。” 息烽集中营主任、国民党少将周养浩以个别谈话为名,对张露萍劝降利诱,进而动手动脚企图侮辱她。
凭借石榴种植,刘沟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家庭年收入达到二三十万元,刘沟村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月28日,记者在新乡市牧野区牧野大道看到,道路两侧绿化带内的石榴树上,石榴花已开始悄悄绽放,红花绿树,争奇斗艳,煞是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