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大象新闻记者 张定有 通讯员 李雪山 梁晓东)盛夏时节,行走在淅川县厚坡镇的田间地头,新鲜翠绿的绿色有机蔬果长势正俏,农户忙着移栽菜苗、疏花疏果、采摘收获……放眼望去,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今年以来,该镇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绿色生态农业强镇”目标,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壮大优势产业,强力培育特色产业,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效益,为有效贯彻实施县委“双九”战略,实现“星旗同创”,助力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
连日来,在厚坡镇马王港蔬菜大棚里,红薯苗、西红柿、辣椒等蔬菜长势良好、生机盎然,农户在温室大棚内采摘蔬菜。目前头茬温室大棚蔬菜收获接近尾声。“我们家响应村上政策,种了6棚蔬菜,今年菜价特别好,所以感觉收入也特别可观。”马王港大棚种植大户李生泉满脸喜悦地说。
厚坡镇马王港村依托资源优势和农业基础,持续打造集温室果蔬种植、畜禽养殖、特色林果产品种植开发为主的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初步实现了“蔬菜种植——养殖——特色林果”的种养一体化循环发展模式。“我们党支部村委会在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持续做好小麦、玉米粮食作物种植以外,有意识在设施农业方面进行改造提升,在引导农户做好常规蔬菜种植的前提下,引进蔬菜制种、特色水果来种植,发展畜牧养殖,助力乡村振兴。”马王港村党支部书记周从银说。
为了大力发展产业、助农增收,厚坡镇引导群众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烟叶、蔬菜、软籽石榴、黄金梨、甜叶菊、西瓜等特色产业,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们家种了9亩甜叶菊,现在甜叶菊长势良好。”前河村村民李建华高兴地说。“前河村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发展特色产业,栽植甜叶菊50亩、有机红薯500亩,与甜叶菊合作社签订收购协议,每公斤17元收购价格,农户每亩收入预计在6000元以上,与红薯合作社签订收购协议,每公斤鲜薯1元收购价格,农户每亩收入预计在4000元以上。”前河村党支部书记唐荣汉说。
在王河村西瓜田里,王河村党支部书记申红胜说:“我们王河土质适合种西瓜,长出来的西瓜又大又甜,今年种了300亩,每亩收入8000元左右,明年争取发展100户种植西瓜,让西瓜成为我们王河村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厚坡镇结合耕地面积大、集中连片的优势,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产业路覆盖、灌溉沟渠建设及河塘治理力度,完善基础设施,降低农民生产投入成本,增加农产品产出效益,鼓励大户集约、规模种植,实现第一产业提质增效。
(映象网南阳新闻热线:18003713016,投稿邮箱:yxwny2021@126.com)
近日,在正阳县陡沟镇陡沟村,河南中坤农业有限公司蔬菜种植基地,村民正在采摘豆角。
7月4日,50岁的村民吴菊(图-1)和20多位姐妹在信阳市平桥区高梁店乡李田村三组何秋亮家庭农场20座蔬菜大棚忙碌。眼下,正是西红柿、黄瓜等蔬菜成熟上市的季节,村民不出村,每天在这里可以挣到100块现钱。
韩国梅雨季引发菜价大涨,一捆生菜45000韩元(234元人民币),当地居民抱怨吃不起菜了。
近年来,作为乡村振兴示范镇的社旗县李店镇坚持“三个带动”模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全镇22个行政村将近四分之一的群众参与露天或大棚果蔬种植,参与农户500多户,辖区果蔬大棚建设面积达0.65万亩,每年实现产值近2.5亿元,亩产值达3万元以上,亩纯利润达2万元以上。
6月30日,河南省统计局农调队到通许县朱砂镇调研蔬菜瓜果产业,指导统计规范化建设情况。
今年49岁的尹军楼,原本是当地有名的种烟大户,随着政策调整,2017年5月,他创建汝州市恒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主要从事辣椒的种植、回收、加工、仓储等业务。多年来,通过不断摸索,尹军楼总结出了大棚种植、地膜覆盖、水肥滴灌、辣椒西瓜间作等一套种植实用技术。
6月22日,“乡村振兴看河南”重大主题采访团走进了“中国辣椒第一镇”——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王岗镇,这里有30年的辣椒种植历史。
为进一步促进产业项目发展,引导脱贫户大力发展产业,构建脱贫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合作社及涉农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脱贫户有持续增收的致富门路,尉氏县蔡庄镇积极建设花卉大棚,拓宽乡村振兴路。
漯河市召陵区老窝镇辣椒产业园筹建于2021年6月,主体位于漯河市召陵区老窝镇向阳渠西段,主要依托辣椒产销联合体所辖的十多个合作社及种植大户,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省知名的高辣度辣椒主产区。
夏邑县王集乡党委、政府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产业布局思路,打造柏树园农业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