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大象新闻记者 张定有 通讯员 廖涛 王璐)入夏以来,南召县留山镇石岭湾村群众尚兴山忙碌地在山坡上收获柞蚕茧,1000斤蚕茧陆续采摘下坡,分批卖给临近的南召县裕达蚕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今年春季,尚兴山放养6斤柞蚕籽,六月份柞蚕相继结茧,按照当前市场行情,一斤蚕茧35元,这一季他家收入35000元。“我这一家全靠养蚕维持生计,这几年来一直养蚕,从最初的2斤蚕籽到今年的6斤蚕籽,这几年依靠养蚕收入近10万元。”提起养殖柞蚕,尚兴山激动地说。
早些年,尚兴山患有高血压,之后出现脑梗塞,无法外出务工,妻子听力残疾,耳朵失聪,三个子女在读大学、高中和小学,家里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这几年,南召县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如“及时雨”滋润着他干涸的心田。南召县裕达蚕业农民合作社动员他入社成为会员,免费给他提供优质蚕籽,提供技术指导,提供伐坡机械,提供驱鸟液、灭虫药,签订最低保护价收购蚕茧,让他消除后顾之忧,养蚕积极性高涨,顺利实现脱贫致富。
“我们把柞蚕放养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采取政策倾斜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示范基地促动,养殖大户拉动等措施,建成柞蚕生产基地30万亩,全县从事柞蚕养殖的行政村有262个,重点蚕业示范村10个,放养农户1680户,蚕农户均年收入20000元。”南召县蚕菌中心主任李德强谈起柞蚕养殖如数家珍。
南召县是“中国柞蚕之乡”,柞蚕养殖历史悠久,兴于汉,宏于明,盛于清,距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民众以“养蚕为业,植柞为本”,素有“一筐蚕,十亩田,种地吃饭,养蚕花钱”的谚语。
南召县留山镇石岭湾村“老蚕倌”王永山给记者算一笔账:“蚕宝宝可是俺家致富的宝贝儿啊。柞蚕放养清明节上山,端午节下山,放养时间不足两月。一斤蚕籽成本500元,平常年景收获400斤蚕茧,一斤蚕茧30多元,养一斤柞蚕籽刨除成本净落1万元。”
南召县多山,拥有宜蚕柞坡150万亩,已开发利用的柞坡122万亩,常年柞蚕放养量5000公斤,年产柞蚕茧150万公斤,产量占全省60%以上,素有“召半省”美誉。由于柞蚕生产投入小,见效快,效益高,成为山区农民致富最好的短平快项目,早些年在群众中流传着“种地吃饭,养蚕花钱”的农谚,养殖柞蚕成为山区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
南召柞蚕是放养在山坡、丘陵的柞树上,春蚕吃柞叶,喝露水,结茧在柞树上。依托丰富的柞坡资源优势,南召县把柞蚕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山区农民增收的一项特色产业来抓,从而激发群众放养柞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柞蚕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柞蚕生产投入小,见效快,效益高,成为山区农民致富最好的短平快项目,不占用耕地、不使用农药,属典型的绿色环保产业,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为扶持这一传统优势产业,南召县每年县财政专门拿出资金对柞蚕原种、蚕种繁育以及伐坡技术进行补贴,调动群众养殖的积极性。同时,开展普惠式的柞蚕产业发展保险,蚕农每斤蚕种遇到天灾颗粒无收,最高赔付额达到3000元。由此,南召县诞生了全国第一例柞蚕保单。
南召县小店乡柏林村自古以来有养蚕传统习惯,被确定为全县养蚕专业村和养殖基地后,村里成立了柏林村蚕业合作社,大规模流转蚕坡,集中连片放养。这两年,全村每年制蚕种200多斤,村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纷纷回流返乡养蚕致富,仅此一项户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
(映象网南阳新闻热线:18003713016,投稿邮箱:yxwny2021@126.com)
近年来,丽江市永胜县山区群众立足生物多样性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区、坝区发展起了胡蜂生态养殖,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通过胡蜂养殖获取蜂蛹,达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2022年7月21日,记者走进正阳县熊寨镇胡寨村,河南省厚轮实业有限公司的梅花鹿养殖园区,一排排干净整洁的鹿舍内,一只只可爱的梅花鹿来回跳动,树杈状的鹿角、尖尖的耳朵、水灵灵的眼睛,机警活泼。
7月20日,驻马店市生态环境局正阳分局集中执法力量在雨天对正阳县畜禽养殖场进行突击检查。
仲夏时节,走进淅川县老城镇,只见一串串杏李压弯了枝头,果农采摘喜上眉梢。在该镇冢子坪、王沟、石家沟等村的分拣中心,果农们拉来一车车的蜂糖李、红宝石等杏李,客商逐一分拣装车,销售现场井然有序。
针对息县路口乡农业发展现状,该乡党委提出着力发展特色养殖、果蔬种植和民宿休闲垂钓。依托利用G230和息县北站的区位优势,积极培育壮大产业。
盛夏时节,坐落于淮河南岸的信阳市平桥区彭家湾乡何寨沟葡萄园里,草木葱茏,青翠欲滴,沁人心脾的绿色一直铺向远方。清风徐来,挂满枝头的葡萄圆润玉泽、晶莹剔透,芳香四溢、惹人心醉,夏黑、醉金香、玫瑰香、金手指陆续成熟。葡萄树主蔓粗壮,叶片翠绿,散发着香气,翠绿的藤蔓下,果农们忙着采摘、分拣一派丰收的景象。
记者今天(7.18)从河南省统计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河南畜牧业生产稳中向好,养殖效益好转。生猪核心产能稳定,肉牛奶牛产业发展加快,肉羊和家禽持续保持稳定,肉蛋奶有效供给水平进一步提升,为抗击新冠疫情奠定了扎实的生活物资基础,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菜篮子”消费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上半年,河南猪牛羊禽肉产量342.26万吨,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4.0%,位居全国第二位;禽蛋产量189.86万吨,下降
网红疑用濒危噬人鲨做美食?专家表示:噬人鲨没有人工养殖,当地警方已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