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大象新闻记者 张定有 通讯员 张杰)近年来,淅川县统筹生态保护修复和高质量发展,精心打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不断加大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水土保持工作力度,确保了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位于淅川县九重镇,由原淅川县汤山水泥厂采石矿区修复而成,依托淅川县汤山湿地公园而建,以保护水源区生态安全、水质安全为底线,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对园区内的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形成了科普教育区、生态治理区、水源涵养区、矿坑恢复治理区四大水土保持功能分区,并建立了工程、植物、耕作措施相结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形成了“灌草盖帽、乔经缠腰、坑塘拦蓄”的综合治理模式。
淅川县人民政府县长王兴勇说:“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淅川县始终坚持‘水质保护、绿色发展’主线,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构建出‘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格局,在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之后,全县人民正在以汤山湿地公园为依托,争创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目前淅川已在全县范围推广示范园区水土保持治理经验,已建设石坎梯田1.1万亩,栽植石榴、核桃、柑橘等经济果林,带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累计投入20亿元,采取多植被配置、局部整地、生根保水等措施,使石漠化区域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目前已完成治理石漠化面积38.2万亩,打造5000亩以上石漠化造林点15个,去年淅川石漠化造林经验被国家林草局向全国推广。眼下,示范园正在成为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加快推进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护一方水土、守一库碧水”。
(映象网南阳新闻热线:18003713016,投稿邮箱:yxwny2021@126.com)
近日,周口市生态环境局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分局执法大队组织开展油气回收检测仪等装备性能操作训练。
开封市示范区城管局持续做好辖区主次干道的“蜘蛛网”和废旧线杆治理工作。
8月11日,据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河南新闻联播》报道,坚持“项目为王”,河南省加快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作为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目前已累计完成总投资的92%,2022年年底具备通水条件,豫东骨干水网正加速形成,870万人将吃上长江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近年来,淅川县荆紫关镇立足于本镇劳动力资源丰富、在外企业家群体大的特点,以荆紫关工贸小区和“爱我家乡荆紫关”联谊会为抓手,群策群力、牵桥搭线,助推小微加工车间在荆紫关镇遍地开花、遍地生金,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中国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有力回应着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课题。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
近日,河南省商务厅联合相关部门确定河南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首批示范县29个,淅川县是其中之一。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要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不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尤其是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创新攻关的相关体制机制。
淅川县图书馆坚持“全面推进、全员参与”原则,通过丰富图书资源、组织线上线下活动等多种举措,为孩子们准备了营养充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套餐”,让孩子们在书海中消暑,在活动中成长,于阅读中找寻美好,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氛围。
日前,记者从漯河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维护中心获悉,截至8月1日,南水北调已累计向该市输水突破5亿m³,受益人口达122万人。自2014年12月漯河市南水北调正式通水以来,该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维护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在市水利局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心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强化使命担当,忠诚履职尽责,全面筑牢工程“三个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