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南阳是河南省的人口大市、教育大市,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627所,在校学生266万余人,教职工17.42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5.38万人。多年来,广大教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奋战在教书育人第一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教育内涵持续提升,为南阳建设河南省副中心城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2022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8个教师节,为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展示广大教师务实、敬业、奉献的时代风采,我们开辟了《桃李群英会》专栏,走近部分优秀教师,用镜头和笔墨记录了他们平凡却高大的那些瞬间,以期与广大读者共勉。
【桃李群英会⑦】张兆华:二十五载不言悔
映象网讯(大象新闻记者 张定有 通讯员 张海龙 黄炳权)在偏僻荒凉的伏牛山深处、巍峨苍茫的南召县演艺山脚下,有着这样一位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张兆华。从22岁到47岁,二十五载,她辗转三所山区小学,教出了两代人,方圆三十里遍布她的学生;二十五载,从平原到山村,青春韶华远逝,鬓角风霜渐染,脸上添沟壑,他乡变故乡;二十五载,以校为家,苦中作乐,坚守初心,矢志为山区的孩子搭建一座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山区小学里的晨钟暮歌、一草一木,成为她青春最美的回忆和风景……
苦中作乐不惧难,春风化雨润心田
1997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南召小店乡矿山学校的张兆华,没有嫌弃破落的校舍条件,和丈夫一起就此在大山里安置下来,教书育人的同时,每天上山背柴做饭。在大雪封山的时候,她和学生一起从后山捡来树枝取暖;烈日炎炎的时候,她领着学生在梧桐树下读书;雨季河水暴涨的时候,她用自己纤弱的肩膀将孩子们一个个背过校前的小河。孩子们总是说:老师,你的脊背很温暖。
2006年,张兆华和丈夫服从调动,来到演艺山深处的马庄小学。学校没饮用水,她就去农户家打水;学校没住处,她就和丈夫每天骑摩托往返十五里山路。冬日里天寒地冻,到学校时总是浑身冰冷,脸被冻成了满是黑块的“烂番茄”,手变成了没有知觉的“僵木头”,但她写出的粉笔字却是依然隽秀有力,看向学生的眼神依然真挚火热,那,是发自肺腑的传道受业的热情。
2008年,张兆华和丈夫又被分配到位于演艺山脚下的另一所小学——建坪完全小学。学校看他们一家四口吃住都在一间房子,就分给他们一间楼梯间做厨房,虽然有些黑暗潮湿,但是她很满足。这是一所六年制完全寄宿小学,大多孩子来自深山、家庭贫困,有很多留守儿童从一年级就开始住校,她经常帮学生缝补梳洗,有的学生头上长了虱子,就买来药粉;遇上降温变天,就为衣服单薄的孩子找来棉衣。2017年她又接受了一项特殊任务,给残疾学生郭治杓送教上门。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郭治杓身体智力双重残疾,他的弟弟和母亲也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父亲经常整天在山上干活。寒来暑往、风霜雨雪,张兆华坚持每周让丈夫骑摩托车驮着她,带着面包、鸡蛋、方便面和给孩子们买的衣服跨过十五里崎岖山路去送教上门,教郭治杓认字、擦桌子、剥鸡蛋、叠被子、系鞋带,孩子们虽有残疾,但时间久了,一见到张老师,就会咧开嘴笑起来。而面对因父母离异缺乏教育而顽皮厌学、爱惹事生非的学生李亚超,张兆华则有意识地多接触他,经常和他谈心,聊家庭、生活和学习中的开心烦恼,渐渐的,良好的沟通产生了理解和信任,这个学生变得听话守纪律了,也渐渐爱学习了。后来李亚超考上了一所师范学院,他给张兆华寄信说:庆幸自己在最荒唐的年龄,遇到了最好的“张妈妈”,是她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山区学校条件落后,生活清苦,遇到选调回县城任教的机会,张兆华也犹豫过、彷徨过,但面向学生们清澈的眼神,她最终选择和丈夫留了下来,这一留,就是二十五年。
拔节成长提能力,业绩突出列红榜
张兆华到建坪小学后,一直担任毕业班语文教学。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她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结构、重难点,考虑教法、精心安排,上课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第一次讲公开课,她紧张得饭都吃不进,教导主任和几位老师不断鼓励她,让她重树信心。为追求教案设计的精益求精,他们不厌其烦:课,听了一遍又一遍;细节处,修改再修改。一节公开课,体现着集体的智慧和共同的汗水,也见证着她的提高和进步!在不断的磨砺实践中,她的教学技能突飞猛进,在县乡级考试中多次名列前茅。张兆华也先后荣获南阳市骨干教师、全市信息优质课大赛二等奖、南召县优秀教师等荣誉表彰。
由于教学成绩突出,2013年她被任命为学校教导主任,2020年又被任命为校长,肩上的担子愈加沉重。在丈夫这个“贤内助”毫无怨言的支持下,张兆华更是舍小家、为大家,全身心投入学校繁忙的事务中。随着学校分来一批又一批知识水平高、干劲足但缺乏经验与技能的年轻教师,张兆华感到由衷欣喜的同时,也积极对他们进行着耐心细致的帮扶指导。一方面在教学上手把手教他们备课、讲课,组织听课、共同研讨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掌握技巧,另一方面在生活上也竭尽所能的给予关心照顾,为患肠胃炎的姬梦宇老师送去自己做的爱心早餐、为周末没有交通工具回家的余欣老师当免费司机等等类似的事情更是数不胜数。在张兆华的带领下,这批青年教师很快成为教学骨干,学校整体成绩由原来的倒数连年攀升。在2021年南召县小升初学业测试中,建坪小学总成绩在全县村小评比中名列前三,数学和科学更是获得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作为校长的张兆华本人也被评为全县优秀教育工作者。年轻老师们都说,是张老师给予了他们家一样的温暖,给了他们在这所山区小学战斗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张兆华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做一名好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她闲暇之余喜爱读书,经常写作,她的诗歌曾多次发表在《教育时报》《南阳日报》《躬耕》等报刊杂志。同时在作文辅导方面,她经验丰富,辅导的学生作文多次在《作文指导报》发表,孩子们的习作一次次变成铅字,将稿费奖励给学生的那一刻,张老师心理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
以校为家一肩挑,特大暴雨见担当
张兆华是外地的,但她和丈夫几十年如一日以校为家,周末护校,寒冬扫雪,酷暑除草。既是教师,也是保安,更是校工。2021年9月24日,南召县发生百年一遇特大暴雨灾害,最大降雨量达到376.7mm,包括小店乡在内的7个乡镇电力、通讯全部中断。面对从早上就一直下的倾盆大雨,张兆华第一时间做出紧急决策,迅速通知家长接走学生。入夜,只听窗外落雨如鼓,远处大河奔腾如雷。第二天一大早雨停了,一夜未眠的张兆华看着校外被洪水冲毁的道路和校园内的一片狼藉,心中很是发愁。教学楼一楼器材室积了一尺多的水,十几个柜子底层的仪器全部泡在水里,厕所污水已漫向校园,办公室空调也泡在水里半尺左右,资料室地势较低积水已到腰部,她和丈夫二话不说,挽起裤腿开始排水排污,盆子、铁锨不停挥舞,一直忙到中午累的瘫坐在地上,后来腰疼屁股疼一直持续了两天。
为了和上级取得联系,张兆华跑遍了附近的几座山头,终于在距离学校2公里远的一座山顶上寻到了微弱的手机信号。当电话接通的那一刹那,张兆华再也承受不住内心的压力和激动,一边汇报受灾情况,一边眼泪夺眶而出。此后,她每天都带着充电宝和手机跑到那个有着微弱信号的山顶,与外界保持联系,一直等到几天后救援的到来。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好像成了一棵大树,守候在这所大山下的学校,繁忙琐碎而又充实快乐;而孩子们,就是一群活泼可爱的鸟,一届届,一年年,带走了她的青春,带走了她的那些葱茏岁月……但她相信,她无声的青春,托起着山村孩子们的美好明天;她默默的汗水,书写着两个闪光的大字——奉献;她无闻的一生,无愧于教育这个神圣崇高的事业!
(映象网南阳新闻热线:18003713016,投稿邮箱:yxwny2021@126.com)
9月8日上午,在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驻马店市驿城区委书记毕启民一行来到驻马店市第三中学,看望慰问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驿城区副区长臧新章,驿城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宋传金等领导陪同慰问。
教师节撞上了中秋节,感恩与团圆撞了个满怀,近日,郑州市二七区马寨二中特组织开展了教师节系列活动。
9月7日,罗山县召开庆祝第38个教师节表彰大会,集中表彰全县教体系统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和先进典型,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推动全县教育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在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9月8日上午,平舆县古槐街道党工委书记刘鹏、办事处主任韩文峰深入辖区多所学校,看望慰问一线教职员工。街道分管教育副主任孙海波、中心学校校长薄金钟参加慰问活动。
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深情回忆他初中一年级上政治课时的情景:“我的政治课老师在讲述焦裕禄的事迹时数度哽咽,一度讲不下去了,捂着眼睛抽泣,特别是讲到焦裕禄肝癌最严重时把藤椅给顶破了,我听了很受震撼。”
临近教师节,不少家长又为给教师送礼的问题纠结起来。在广西柳州某学校,有学生家长因反对凑钱送礼给老师而被家委会成员逼迫退群。随后,该位反对凑钱送礼给教师的家长将此事发至个人社交页面,火速引发围观和热议。
中秋时节,如果把刘禹锡《秋词》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放在串联起老界岭、白云山、老君山、木札岭、尧山、西泰山等景区的洛阳“云中高速”,再应景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