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一科一品”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在该院副院长宁洁、南区护理部主任岁雪萍的指导下,骨三科积极创新提升护理高度,优化服务品质,满足患者护理要求,享受专科特色服务,不断完善流程,完善护理服务。以加强病人功能锻炼,快速康复为主题,全程贯穿健康教育,形成科室的品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舍身处地的站在患者角度,贴心为患者服务,创建温馨护理服务病房。
优化工作模式,实行医护一体化理
为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促进医护患沟通合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在科主任、护士长的带领和全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推行了医护一体化,临床工作管理模式。
传统的临床工作模式是医患、护患两条平行线的模式,医生下达医嘱、护士执行,医护各行其事。
医护共同交班
每天早晨交接,重点交代患者手术前的心理状态、手术后伤口情况及疼痛评估等。
医护一体化小组共同讨论并制定病情交接报告表,项目包括病者基本信息、观察时间、生命体征、疼痛评估、病情记录等,责任医护人员适时准确清楚地将患者情况记录。
医护共同查房
责任护士接到收治通知后,按医院入院流程对患者进行入院处理,并通知责任医生。责任医生根据患者情况下达医护一体化医嘱,24小时内首次医护小组联合大查房,科主任、护士长、两组责任医护人员参加,共同制定治疗、护理方案。
责任护士每天随同责任医生查房一次,每周联合大查房不少于一次,责任医护人员共同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治疗及护理效果,并适时修订治疗护理方案。
确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体现专科特色
科室按照“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并以“热心接、耐心讲、细心观、诚心帮、温馨送、爱心访”贯穿患者入院、住院、围手术期、出院、随访护理服务,突出患者角度对护理服务的愿望与体验。
无痛病房
疼痛会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烦躁、失眠,如果不有效控制,不仅影响术后康复,急性疼痛更有可能发展成为难以控制的慢性疼痛,影响患者的躯体和社会功能。该科使用疼痛等级卡对疼痛描述进行综合评估,为病人划分疼痛等级,施以相应的物理、药物及心理疏导,术后患者根据病情使用冷敷机,减轻病人疼痛以及局部肿胀情况,达到在住院期间相对无痛的状态,从而减少了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提升了就医体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维生素C喷雾剂
病人术后在禁饮阶段,出现口干、口渴不适时,护理人员只需轻压维生素C喷雾剂,即喷出雾状、细小颗粒状水珠,湿润病人口唇及整个口腔。解决了以前用棉签蘸水湿润口唇、越沾越口渴的难题。
光子治疗仪
骨科手术后患者创面大,愈合差,红蓝光照射之后可以增加细胞的新陈代谢,可以促进细胞的合成,促进伤口和溃疡的愈合,促进毛发的生长、骨折的愈合,因而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功能锻炼 加速康复
功能锻炼纳入日常工作,指导早期活动,帮助恢复患肢功能,预防并发症。
延伸服务
通过宣教,患者对出院后疾病方面的注意事项,功能锻炼方式,饮食,活动安排,可能的异常情况,复诊时间及健康咨询都有了解,减少了出院后的焦虑不安的心情。
诚心加细心,一心为病人,全面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最佳的疾病专科护理,使患者获得专业化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需求,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从而体现护士的专业价值,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也大大提高。邓州市人民医院骨三科始终坚持因病施护、因人施护,在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基础上凸显专科特色,塑造专科护理品牌。(王伟 申晓 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