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听说过肾结石,胆结石但您听说过“耳石”吗?近日,唐河县80岁邓老太太一觉醒来,天旋地转,剧烈头晕,做了脑血管相关疾病的检查,但检查结果却显示一切正常。万万没想到,最终“元凶”竟然是耳朵里的“石头”出了问题。
经唐河县人民医院医生检查发现患者,表现为:平卧改变体位及弯腰、转头时出现短暂剧烈眩晕,持续时间约1分钟,每日发作数次,入院耳石诱发DIX-Hallpike试验,表现为一个有潜伏期、疲劳性的逆时针旋转眼震,诊断为右后半规管管石症,给予Epley复位法治疗一次后,头晕症状完全消失。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简称耳石症):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正常情况下,耳石附着在内耳的椭圆囊、球囊斑的耳石膜内,后面是粘多糖,将耳石紧紧固定在囊斑上面,一般不会脱落,但外伤、局部血管痉挛时耳石就会脱落至半规管内淋巴中,一旦耳石脱落,撞击到负责调节身体平衡的器官“前庭”,人就会感到天旋地转。
据医生介绍,手法/仪器复位是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的重要手段,仅需要在床上完成几个动作,大部分患者是可以一次治疗痊愈的。有部分患者需要再进行第二次或第三次手法复位治疗。比如最常见的后半规管耳石症,用的就是神奇的Epley手法。
据了解,唐河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在该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选派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重视眩晕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现科室已设有复位检查床,对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BPPV)、中枢性孤立性眩晕的诊断、良恶性眩晕鉴别、常见前庭外周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均能熟练开展并取得良好疗效。(王伟 陈璞)
心脑血管病人身体受冷空气刺激,血管骤然收缩,易导致血管阻塞,血流供应中断,血液流通受阻,使血管内的毒性物质不易排出,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和复发。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多数患者需终身服药。口服降压药分为普通的片剂、分散片剂、缓释制剂,还有控释制剂。那么,不同剂型的降压药吃法有何讲究?
“免费挖耳朵,专业掏耳结石,祖传手艺包治耳病。”近期,这样的骗术出现在太原街头,嫌疑人频频得手。
8月16日下午,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脑血管病精准双抗行动项目”启动会暨授牌仪式在邓州市人民医院顺利举行。
近日,镇平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开展全县首例经血管心脏三维标测射频消融术,填补了镇平县在心脏电生理介入手术治疗的空白,标志着医院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在心律失常治疗领域有了新的突破。
为了进一步提高分局全体民警的健康意识,加强民警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了解,掌握基本的预防知识,8月17日,驻马店市公安局示范区分局利用周二夜学时间,组织学习远离心脑血管疾病暨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专题讲座。讲座采取电视电话形式召开,示范区分局设分会场,分局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及全体民警收听收看了讲座。
7月22——24日,2022年中部地区心血管论坛暨第十八届河南省心血管诊疗新进展研讨会,在郑州市召开。
6月17日上午10时,“脑血管疾病精准双抗行动”项目启动会暨授牌仪式在南召县人民医院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