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三科门诊接诊一位12岁“阑尾炎”患儿,最终经过医生精湛的医技,成功保住患儿阑尾,解除其病痛。
据了解,该患儿就诊时右下腹疼痛明显,伴有恶心,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显著升高,门诊以“阑尾炎”收住院,住院后进行CT检查,提示阑尾炎、阑尾粪石;阑尾周围淋巴结肿大。
这种情况,传统的保守治疗只能缓解当时炎症,不能将阑尾内粪石取出,后续患儿阑尾炎极易反复甚至进一步加重化脓、穿孔。
而外科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虽能解决问题,但手术创伤大,且不能保留患儿阑尾。人体的阑尾不仅是大家的免疫器官,也是肠道益生菌的储存库。切除阑尾后,克罗恩病、帕金森症和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会提升。家长表示治疗过程中想尽量保留孩子的阑尾。
儿三科医生在征得家长同意后,决定给予患儿采用肠镜下逆行性阑尾治疗术(ERAT)。科室迅速联系麻醉科和内镜中心,在最短时间内安排手术。
手术中,一次性子镜顺利进入阑尾腔内,果然看到了罪魁祸首:阑尾粪石。并且周围已经形成明显水肿、充血,在儿科医师裴杰、宋庆梅,内镜中心医师王宗强和护师江洁、程果的密切配合下,经过反复冲洗,患儿体内阑尾粪石终于被清理出来。
术后,患儿的右下腹疼痛明显缓解,继续给予抗生素治疗后,患儿症状消失,复查阑尾超声基本正常。阑尾直径由原来的12mm到复查时6.7mm(正常儿童阑尾直径在7mm左右,超过7mm就要考虑阑尾炎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儿三科、内镜中心、麻醉科通力协作,患儿在保留阑尾的前提下顺利治愈出院。(王伟 张咏黎)
评论员王晓娜 “小年轻人,不要动了餐饮的奶酪。”这句话,不是电视剧里狂拽酷炫的霸道总裁说的,而是出自一快餐品牌的商家之口。 11月12日,湖北黄石,一大学生点外卖发现疑似有淋巴肉,随后,大学生申请退款并投诉举报。11月14日,大学生接到商
“小年轻人,不要动了餐饮的奶酪!”近日,据多家媒体报道,湖北黄石的夏先生在点的外卖中疑似吃出淋巴肉。夏先生表示,投诉后店家主动联系自己,却是威胁的话语。 11月16日,潇湘晨报记者了解到,涉事店家为黄石市下陆区杭州西路的大米先生。记者多次拨
10月26日早上7点整,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医技楼综合楼项目最后一榀拼装单元吊装顺利完成,标志着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医技综合楼顺利封顶。
近日,在淅川县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苏晓带领下,该县马蹬镇卫生院在医疗、医技、药房、护理等多个部门联系支持下,通过在3个月时间内不断优化技术、服务,最终通过中国医师协会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评定标准,并获得“优秀”认证。
10月17日上午11时,邓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综合门诊医技楼开工仪式在南二环新院址举行。
10月11日上午,驻马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建辉、市卫健体委副主任段民夫一行到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调研综合医疗医技楼项目建设情况,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付继勇等领导班子成员陪同调研。
9月15日是世界淋巴瘤日,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北京爱谱癌症患者关爱基金会等机构共同主办了“因美而生”世界淋巴瘤日宣教活动。他们以真实患者故事为原型,打造了我国首个淋巴瘤主题交互式舞台剧。
淋巴瘤是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在我国癌症中排名第十位,它主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种类型。其中,约有90%的病例都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
老林连日来忧心忡忡,因为他发现自己颈部有两颗淋巴结肿大,想到看到过的文章说,恶性淋巴瘤的早期表现往往是颈部淋巴结肿大,老林越想越害怕,赶到医院挂了专家号。接诊医生检查了老林的口腔和鼻咽部并无异常;化验血常规也都正常;颈部有两颗如蚕豆大小的淋巴结,有压痛;全身其他部位的浅表淋巴结也无肿大;发现老林脖子上有一处疱疹,经详询,原来半个月前被猫抓了一下。
小李无意中在颈部、耳后摸到几个肿块,联想到近期不少名人得了淋巴瘤,可把小李给吓坏了,赶紧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是颈部淋巴结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