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南阳讯(记者 周永生 通讯员 王海龙)“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不能凭意气东奔西撞,他必须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摸爬滚打,在风雨中锤炼长大,不断积累经验,增长见识,学到本领,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春节前夕,唐河县少拜寺镇举办返乡创业人才座谈会,唐河县少拜寺镇后牛沟村幸峰新能源公司老板、现年48岁的在外返乡创业人士郝以幸面对镇领导的询问,深有感触地发出创业感言。回想自己曾经高中学生,怀揣梦想,外出打拼,历经风雨,一步一个脚印,艰苦创业19年,而今返乡创业,回报家乡,助力脱贫攻坚,心中感到非常的舒心与欣慰。
2000年初,29岁的郝以幸不甘贫困,怀揣梦想,来到首都北京务工。初来乍到,他卖过菜,打过零工,此时的经历为他提供了一个学习、磨练和开阔眼界的机会。后来,经熟人介绍,他选择投资不算太大、发展门槛不算太高的物流行业,在顺义区租房开办了一家幸悦物流门店,开始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意。忙碌间隙,他学习相关企业管理与网络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经历了数年的锤炼后,2014年郝以幸决定进一步发展产业项目,扩大投资规模,投资200余万元,在杭州市滨河区星光大道创办一家占地200平方米的都市饭店,事业获得更大的发展。通过大都市饭店的经营,在提升自身企业管理技能的同时,也让自己获得了更为广泛的人脉关系。有理想的人是不甘平凡的,数年的创业经历,他积攒下来的不单是金钱,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这为他日后从事新能源产业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础。
通过对十九大的学习研究,自小在农村长大,自然知道在农村农作物秸秆被废弃、一些地方焚烧秸秆的情况,使他敏锐认识到发展新能源是转化利用秸秆资源、化解禁烧难题、改善生态环境的朝阳产业。期间,也多次收到家乡村“两委”来函,邀请回乡发展。郝以幸决定将饭店承包给别人,回乡发展新能源产业。
2018年9月,郝以幸投资300余万元,在家乡后牛沟村成功创建幸峰新能源公司,并聘请相关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公司面积6000余平方米,其中生产车间1500平方米,办公、住宿300平方米,仓库、储存地3000平米,每月可以生产秸秆颗粒600--800吨。由于生产技术先进,秸秆颗粒优良,远销往湖北、山东、江苏等地,企业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办好企业的同时,他响应国家脱贫攻坚的号召,积极投入精准扶贫工作中。为解决贫困群众就近就业问题,他在公司内部增设扶贫车间,吸纳10名贫困群众进厂务工,每人每天薪金达到100多元,有效增加了贫困群众的家庭经济收入,为脱贫致富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在老家后牛沟村组织的座谈会上,郝以幸发自肺腑地说:非常感谢家乡领导对在外创业人员的关心和支持!少拜寺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非常需要我们这些创业人士的关心,更需要我们回去献出一份力量!今后我应该更加努力更加壮大,帮助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因为只有那样才能更好的回报家乡、回馈社会。
映象网南阳讯(记者 周永生 通讯员 王新兵)为进一步提高环境执法人员的法治思维、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更好地适应生态环境
“今年您家靠啥挣钱?生活有没有困难?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解决?”2月19日,正值元宵佳节,贫困户马冬道家里,又迎来一个熟悉的身影,他家的帮扶责任人、内乡板场乡党委书记李耀武在县城开完当天的会议,特意驱车一百余里,再次入户看望、谈心。
浓浓的年味还未散去,内乡县151787名在校学生在寒假过后又重返了校园,其中9095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也如期返校,他们不仅在年前收到了各级党委送去的温暖,还在放假前夕享受到了的教育补贴“全覆盖”。
槐树洼是淅川县上集镇最北边的一个村,全村有44户贫困户分散居住在8条沟沟坎坎里,耕地稀缺、土地贫瘠、村里随处可见崎岖难行的山路和破旧不堪的土坯房,自古就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2017年3月,淅川县委农办李琴来到上集镇槐树洼村任扶贫工作队队长,与扶贫队员一起奔走在槐树洼村的田间地头,摔过跤、中过暑、熬过无数个夜。在村里她常常一个人坐在灌河边,望着这绿水青山,苦思冥想,槐树洼村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到底在哪?
“政福保”是南阳市市委、市政府为解决人民群众最低风险保障,由南阳市政府采取社会购买方式提供的惠民保险产品。保障对象为所有南阳户籍人口包括在南阳办理居住证的常住人口和无居住证但和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人员。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唐河县少拜寺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本土人才乡土情深、文化相通、容易融合等优势,大力“引才、育才、用才”,一大批本土人才纷纷扎根基层、投身一线,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方城县赵河镇召开脱贫攻坚帮扶责任人业务培训会。
近日,桐柏县平氏镇为切实解决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抓住春节期间大批外出人员返乡的有利契机,组织附近两家带贫企业在街道繁华路段招聘人才。
淅川县决胜2019脱贫攻坚誓师大会后,淅川县马蹬镇迅速贯彻会议精神,以实际行动确保脱贫摘帽任务完成。
人勤春来早,实干正当时。春节假期刚过,淅川县各乡镇的扶贫生产车间呈现一片火热生产场景。今年春节期间,扶贫车间获得的订单多,工人们信心倍增、干劲十足,各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抢抓新春脱贫攻坚“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