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南阳讯(记者 周永生 通讯员 廖涛 徐琛)南召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游金会结对帮扶城郊乡贾沟村,白天在单位工作,晚上到村内居住,利用早晚休息时间入户走访座谈,帮助村两委理清发展思路,完善制定脱贫规划,帮上致富项目,引进南阳市厚德健康养生有限公司合伙人单慧军,在贾沟村成立了南召县舒心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支部+农户”的模式,发展以艾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加工业,采取流转土地、务工就业、入股分红等方式,实现了群众致富有门路,村集体发展有项目。
对症开方根治“软瘫散” 干部帮带实现全覆盖
“50岁以下的党支部书记只有37人,20多个村没有党支部书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村级党组织建设薄弱,服务能力不强,作用发挥不够,少数群众对基层干部不信任、不支持、不配合,村干部队伍缺乏担当等诸多问题。”2017年5月底,上任伊始的南召县委书记刘永国下乡调研时发现这一问题。
“要除病根,开准药方是关键。”刘永国深知破题要从推进高质量党建入手,夯实村级组织建设。在随后两个月时间里,他一有空就下农村“解剖麻雀”。经过前期充分调研和多方征求意见,当年8月开始,南召县开展“党员干部带支部”结对帮扶活动,县处级领导干部,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人大主席、党委副书记,部分县直单位班子成员为帮扶责任人,310名副科级以上县乡干部与310个行政村实行结对帮扶,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整体达到“支部强、农村稳、百姓富”的目标。
“过去一些村党支部连个像样的村部都没有,村干部没有办公场所,村民没有文化活动场地?”南召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范书强说,“短短一年多时间,全县帮扶责任人累计筹资2274余万元,新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标准化卫生室、公厕、超市等基础设施229个;升级改造86个村级活动场所,设置 “爱心屋”、“爱心超市”、党群谈心室242个。”
南召县政协党组书记张三让帮扶皇后乡娘娘庙村,坚持以加强基层党建为统领,多方筹措资金加强阵地建设,升级改造了村党群服务中心、新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卫生室、旅游服务接待站等,便民服务体系健全,村委大院面貌焕然一新。
村级阵地加强了,怎么才能保障服务群众出实效?南召县明确要求帮扶责任人以普通党员身份,把群众当成亲人,把帮扶工作视为家事,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每月到结对帮扶村驻村3天以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活动开展以来,全体帮扶人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推进会1027次,为基层解决难题1064个,化解矛盾纠纷1630个。
“支部有力量,脱贫有希望。’党员干部带支部’结对帮扶活动就是实施固本强基行动,旨在全领域夯实基层党组织,增强政治引领、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功能。我们充分发挥县乡党员干部站位高、眼界宽、思路活、资源广的优势,让其为每一个农村党支部把脉问诊、疏通筋络、强身健体,提升村级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造福群众的功能,形成‘发展找支部,办事找干部’的工作格局。”南召县委书记刘永国谈及基层党建工作如是说。
建强村级战斗堡垒 聚民心带出向心力
开展“党员干部带支部”结对帮扶活动是夯实村级基层政权的重要举措、抓党建促脱贫的有力抓手、加强作风建设的有效载体。结对帮扶活动旨在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着力解决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主要任务是推进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帮助群众发展致富项目,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农村稳、支部强、百姓富”的目标,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南召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明成的帮带南河店镇龙王庙村,他推荐把“双强双带”型人才李印,由过去的村主任选举为党支部书记,推选4名退伍军人为村民小组长。他又指导村两委利用废弃农家院落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如今,讲习所成了个热闹的好地方。政策宣讲、道德讲堂、技术培训、民事调解都在这里进行,定期向群众宣讲国家扶贫政策,开展道德大讲堂,让身边的致富典型、新先贤登台讲课,弘扬正能量,激发内生动力,村里群众没有再上访的,脱贫致富的火苗倒是烧的很旺。”该村村民冯德超铿锵有力的说。
距离龙王庙村只有2里路的南河店镇郭营村,原来村班子同样“软弱涣散”,基础设施落后,没有支柱产业,村容村貌差。开展“党员干部带支部”活动后,副县长赵群梅作为帮扶责任人,选配了自富带富能力强的民营企业家李小团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半年多时间就协调资金600万元,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村两委对群众有求必应,群众对一呼百应,干群关系和谐、融洽。村两委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增强,郭营村实现由乱到治、由穷到富的历史性嬗变。
党组织的凝聚力到底怎么样,小事就能看得出。在龙王庙村部通往扶贫就业车间的路上修一条党建文化长廊,需要砍伐8000棵杨树,没有一个群众要补偿,两天时间,群众自发砍伐完毕。郭营村在修建村文化广场时需要征用土地6.3亩,贫困户赵天明主动把自家1亩多的菜园地腾出来,带动25户群众自觉把分散、零星土地无偿让出来,26户群众又把栽种的600多棵杨树砍伐掉,保证了文化广场项目的顺利建设。去年秋收季节,阴雨连绵,南召县白土岗镇大庄村10余名党员自发组织起来为外出打工的贫困户收割水稻,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壮大村集体经济 干部成为群众主心骨
6月3日,处于深山区的南召县马市坪乡白庄村一片宁静,一条小河穿村而过,清澈的河水流淌过新修的拦河坝时叮咚作响。晚饭后,河边文化广场的大喇叭响起来,群众在文化广场上热闹跳起广场舞。
“以前这是一片乱河滩,脏乱不堪,检察院这闺女包俺村之后,幸福渠、惠民路都建起来了,村里也有了致富产业,这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77岁的白庄村连得安满面春风地说。
连得安口中的闺女是南召县检察院检察长孟宪英,孟宪英结对帮扶的是马市坪乡白庄村。孟宪英利用人脉资源三番五次请专业人士到村里把脉问诊,亲自带队三上山东取经,多次召开产业论证会,最后确定发展林果基地和蔬菜大棚。在白庄村建立党员劳动实践基地,流转了10余亩土地,新建14座无公害果蔬大棚,现在大棚里蔬菜长得郁郁葱葱,反季节上市销售,吸纳10多户贫困户在果蔬基地干活。不仅给贫困群众找到一条增收致富的门路,而且每年为村集体带来10万元的收入。
针对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缺乏收入的问题,各帮扶人立足实际,因村施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帮助村两委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径,制定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新上致富项目,壮大集体经济,拓展增收渠道。村级党组织从“无钱无为”到“有钱办事”,服务能力增强了,村干部说话有了底气,办事有了信心。
南召县财政局长谭天德帮带马市坪乡黄土岭村,依据村里柞木资源丰富,群众具有种植香菇的传统习惯,引资300万元建成标准化香菇种植扶贫基地一座,香菇分拣车间一座,冷藏车间一座,全村袋料香菇种植70万袋,仅此一项年收入350万元,全村人均增收3000元,覆盖近50%的贫困人口。同时,建成30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全村89户贫困户户均年分红1200元,每年为村集体收入2万元。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宋强引进南阳市青云鞋业有限公司,投资1100万元入驻留山镇杨扒村5个扶贫就业车间,解决了全村300人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
在“党员干部带支部”活动中,各帮扶责任人从资源禀赋、地理位置、产业基础等实际出发,坚持一村一业,分类施策,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游则游,围绕苗木花卉、食用菌、中药材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各打各的优势仗,各走各的特色路。目前,南召县全面推广了“党组织+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发展模式,让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目前,该县累计投入扶贫类贷款7.2亿元,共帮助村级组织新上致富项目86个,解决89个村无集体经济收入问题,培育村级发展特色产业254个。
南召县县长方明洋说:“我们计划用三年半时间,持续开展‘党员干部带支部’结对帮扶活动,帮助群众发展致富项目,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村级干部成为群众的主心骨,使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实现‘支部强、农村稳、百姓富’的目标。贫困群众在经济上更加宽裕,精神上更加愉悦,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达到‘机关党员受教育、基层群众得实惠、农村发展见成效’的目的。”
全面占领“两个”阵地 党建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
南召人大常委会主任朱晓栓结对帮扶乔端镇穆老庄村,积极协调社会力量首创筹建“为民服务站”,通过建章立制,为全村群众提供6大项28小项服务,为困难群众发放米面、食用油、衣服等;县委常委、政协主席张智广帮带南召县四棵树乡黄土嘴村,先后争取项目资金410万元,兴建村文化广场,建立“孝道”文化长廊,实施人居环境立面改善、污水改造,实现户户通水泥路;县委纪委书记、监察委主任李筱珂帮带太山庙梁沟村,多方筹资79万元,在村内旅游景点开发建设20间门面房,分别租赁给有项目的贫困户搞经营活动;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苑黎民所帮带的白土岗镇大庄村高标准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购置了铜器、锣鼓等文化设备,成立文化小分队,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县农办主任孙付军积极筹措资金30万元,帮助青杠扒村新建村部,并为村扶贫车间联系草根服装企业入驻,让66户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帮扶活动开展以来,群众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中提升幸福感、获得感。
为深化“党员干部带支部”活动,南召县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广大农村开展“两评三争”活动的实施方案》,即评选新时代县、乡、村三级文明家庭、社会主义新乡贤,提高新时代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在各村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公婆”、“身边好人”、“文明家庭”、致富能手、优秀党员、文明家庭、社会主义新乡贤等群众性评选活动313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推进移风易俗,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在全社会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游金会指导城郊乡贾沟村村两委每季度开展一次先进典型评选活动,评选出“卫生标兵、致富能手、孝道模范”30户,颁发流动锦旗,每户发放奖金100元,为“智志双扶”奠定了良好基础,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在全村形成人人愿为、人人可为、人人能为的氛围。
为让群众难有人帮、事有人管,该县设立服务群众专项基金,每村拨付帮扶专项基金2万元,用于开展干群联心活动,采取“村账乡监”管理制度,遵循专款专用、民主决策、公开透明、接受监督。县里拿出专项经费为群众办好事,围绕家家关联、人人关切的“五难一保”(住房难、行路难、看病难、读书难、饮水难和最低生活保障)等重点问题,用于村级支部开展党群联心活动。在鳏寡孤独人群过生日、天灾人祸救助、困难群众慰问、家庭困难看望时,由村支部及时送上党组织的温暖,从心理上拉近距离,从感情上增进情谊,从联系中增加了解,增强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信任和支持,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怎样让村党支部对群众有求必应,村两委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增强?”对此,南召县委常委、副县长李文鹏有自己的思考。“全面占领农村有形阵地和无形阵地,是‘党员干部带支部’活动的应有之义。只有通过持续加大投入,建好村级基础设施、公益设施、文化设施,让村党支部成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服务中心,只有把村级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出来,才能把党建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
春分,春分,一刻千金。3月22日,西峡县阳城镇牛王村烟农正在育苗大棚里察看烟苗长势。
李媛媛,39岁,本科学历,南阳市镇平县妇幼保健院产科护士长。自2007年入院以来,一直在产科病区从事一线护理工作。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她初心不改、使命犹在,医疗前线是战场,医护人员是战士,在这个危难时刻,能尽一份绵薄之力,能做一名“后备之军”,她无比骄傲!
茶庵乡袁黄庄村位于南阳高铁站区南2公里处,距中心城区仅10余公里,是以果蔬种植业为基础的传统乡村。如何改善村容村貌,完善村里基础设施,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广大群众生活幸福指数,成为摆在两位驻村第一书记王保石和刘森面前急需解决的首要任务。
4月7日,西峡县的高三学子迎来了疫情后的“开学季”。为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营造安全、整洁、有序的校园周边环境,西峡县城管局和驻住建局纪检监察组高度重视,坚持“依法管理、文明执法、热情服务”的原则,按照定人、定岗、定责、定标准的“四定”管理模式,对城区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了综合专项治理,全力护航学生返校复课。
近期,疫情缓解,气温回升,野外踏青、入山旅游等人为活动频繁,农事用火增多,森林防火形势严峻,南阳市方城县林业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森林防火安全。
4月7日上午,内乡县高三年级学生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开学季。内乡县5500余名高三学子分布在城区的内乡一高、二高、职高以及赤眉镇、灌涨镇上的五所高级中学。为了切实做好学校师生返校安全,内乡县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召集治安、交警、巡特警以及相关辖区派出所多警种、部门负责人提前谋划、周密部署,与县教委相关部门及时沟通、密切协作,多措并举,全力以赴为高三莘莘学子顺利安全入校复课保驾护航。
在基层扶贫工作中,经常会面临摸底工作量大、贫困户需求信息采集难、信息反馈不及时、县乡政府沟通难、扶贫政策宣传量大面广以及知晓率偏低等情况,钉钉办公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
4月7日,南阳市西峡县石界河镇卫生院下乡入户,在通渠村干部的陪同下,举行65岁老人健康体检活动,送医送药下乡,健康扶贫。
2013年在北京务工的张德仓回到家乡南召县小店乡,利用荒坡地种植苗木,通过一年多摸索实践,培育了100余亩名贵花木。2016年张德仓注册资金2000万元成立南阳市德仓园林绿化有限公司,积极参与城市绿化工程,承揽小区、道路、园林等绿化工程,实现年营业收入600万元。他牵头组建了全县首家苗木花木协会,普及推广种苗繁育技术,累计投入科普资金40万元,把苗木示范园当作田间大课堂,聘请河南农大、南阳市林业局7名专家对苗农进行培训,先后培训技术骨干700余人,组织培训2000多人次。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线下集中培训被按下“暂停键”。南阳市卧龙区积极开展“干教+”教育培训新模式,精准对接干部需求,拓展培训渠道,创新教学模式,将疫情防控工作与干部学习教育培训结合起来,做实做细“云”培训,做到干部教育培训“停课不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