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原创 > 正文

南召县崔庄乡:绿色产业满山岗 荒山变成“金银滩”

2019-06-28  来源:映象网

映象网南阳讯(记者 周永生 通讯员 廖涛 王修文)盛夏时节,走进南召县崔庄乡草庙村,山青水碧,绿树成荫,幽静的乡村道路两旁,玉兰亭立、月季飘香。

崔庄乡草庙村63岁的王德功正在田地里修剪玉兰,一棵棵玉兰树亭亭玉立,华盖如伞。“2015年我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我种植玉兰树5亩,现在已经发展到20多亩,去年收入4万多元,今年春季卖了2万多元,预计11月份还能卖4万多元。我家依靠种植玉兰树,已经光荣脱贫啦。”王德功望着成片的玉兰苗圃,乐得合不拢嘴。

在离草庙村不远的张村,走进千亩软籽石榴扶贫就业基地,一片绿色的海洋映入眼帘,漫山遍野的石榴树上挂满了石榴果。远处的山丘上,几名工人正在操作旋耕机给果树除草,果林深处,20名多名群众正在给石榴果套果袋。

村民白金霞正在给石榴果套果袋,她拿着纸袋熟练的套装在鸡蛋大的石榴上。“我在石榴基地务工,春季种植果苗,平时负责给果树浇水、除草、套袋、摘果。石榴基地经常有活干,每天80元工资,一年下来务工收入8000多元。”

白金霞家就住在石榴基地所在的张村,家中4口人,2个孩子都在上学,丈夫患有胃癌,于2015年做胃部切除手术,花费6万多元。以前家中没有收入来源,每年只了种2亩玉米,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产业扶贫是根治贫困的“良方”。崔庄乡位于南召县城北西5.5公里,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精准扶贫开展以来,崔庄乡充分利用资源禀赋,融入绿色发展基因,倾力发展绿色产业。2015年,该乡引进外地客商投资1200万元,流转荒山1500亩,建立红灯笼石榴和丁丁红石榴农民专业合作社, 种植突尼斯优质品种“红双喜”第三代软籽石榴8万余株,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帮带模式,优先使用张村、枣庄、马良、鱼池等周边4个行政村劳动力到基地务工,其中40名贫困劳动力在基地务工,人均户增收5000元以上。

崔庄乡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围绕脱贫攻坚“两业”攻势,引导贫困户以土地经营权、到户增收扶持资金、小额贴息贷款等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技术指导、市场引导等手段助农增收,让群众端起“生态碗”,吃上“生态饭”,依靠绿色产业走上致富路。目前,建成马良稻谷田农综开发、鑫林源高效农业、丁丁红软籽石榴、百万庄苗木花卉、银河虎山中药材、金河湾农场六大产业基地,形成大棚蔬菜、香菇种植、苗木花卉、精品水果、道地中药材等产业板块,年产值2.6亿元,集中流转土地2.2万亩,每年流转土地租金800万元,安置贫困劳动力700人就业。

崔庄乡利用山场广袤、河流纵横、资源丰富的优势,产业扶贫在全县独领风骚。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当地群众在海拔700米以上的7个行政村,培育发展种植猪苓、天麻、山茱萸、连翘等道地中药材,种植天麻9000余穴,猪苓6000余穴,年产值突破1500万元;依托河川土地肥沃、浇灌便利的优势发展以玉兰、女贞、五角枫为主的苗木花卉,种植苗木花卉1.1万余亩,年产值突破4000万元;以轮伐柞木的树枝为原料发展食用菌,种植袋料香菇100万袋。目前,崔庄乡“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解决了1000名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稳固增收。

文章关键词:绿色 产业 扶贫 发展 责编:赵惠

相关阅读 换一换

今日热点

“小小棉花棒”托起致富新希望 “小小棉花棒”托起致富新希望

精品原创

优秀企业献爱心 脱贫攻坚更有力 优秀企业献爱心 脱贫攻坚更有力

图片新闻

地市直通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