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南阳讯(记者 周永生 通讯员 申鸿皓)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一个双目失明、右手残疾的农民会修家电,而且30多年来,经他修好的家用电器远远超过万台,村民都夸他的手艺好。
“不可思议……”“太神奇了……”“真了不起……”秋末冬初,天高云淡,风清气爽,当记者赶到社旗县郝寨镇康庄村李新燕家时,他正在帮邻居康国宝维修电热锅。在众人七嘴八舌的啧啧赞叹声中,电热锅很快被修好,也让大家伙儿亲身见证了发生在残疾贫困户李新燕身上的“奇迹”。
天降奇祸,两龄幼童痛失双眼和右手
农历二月二,农村有炒豆子的节日习俗。然而在1973年的这一天,对于只有两岁多的李新燕来说,犹如一场噩梦。
就在这一天,李新燕和父母兄姐围坐在火盆旁,一边烤火,一边烧玉米豆子吃,大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作为家中最小的“宝贝”,家人逗着他跑前跑后去粮仓抓来玉米,放在火盆里烧熟了吃。
正在大家吃得津津有味时,李新燕不小心将装在衣服口袋里的一个“小玩意儿”(事后听大人说可能是雷管)掉到了火盆里,他连忙拿起母亲纳鞋底儿的锥子,趴在火盆沿儿上扒拉着找,突然一声巨响,李新燕应声倒下,晕了过去。
“那时候他家里穷,医疗条件也不好,俩眼最终都没能保住。”随行的康庄村村主任、邻居卢桂峰说,当时李新燕右手被炸得血肉模糊,到卫生院进行了包扎治疗,双眼并未流血,只是做了清洗消炎处理。后来因为感染化脓,只能把两个眼球都摘除了……
“噩梦”醒来,小新燕双目失明,右手大拇指、食指全无,中指和无名指仅剩半个关节长,只留下了一个永远都伸不直的小拇指。
自学成才,十二三岁开始鼓捣修家电
盲人的世界一片漆黑,盲人的生活处处不便,可李新燕是怎么想到去修电器呢?
李新燕介绍,小时候因为家里穷,他连一天学也没有上过,每天能做的只有待在家里。父亲专门买来的收音机成了他的忠实伙伴,听新闻、听故事、听音乐……直到12岁的一天,收音机突然坏了,他就背着父亲悄悄地将收音机拆卸后,摸索问题的“症结”所在,就这样,翻来覆去一直鼓捣了五六天竟然修好了。在心爱的收音机又能唱响美妙的音乐时,李新燕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兴奋和幸福,同时对拆卸维修物件“着了魔”。
“反正那时候一个人在家也无聊,家里的犁子、耙、收音机、缝纫机、小台灯、电风扇,我几乎鼓捣了个遍,为这没少挨收拾。”有一次,听母亲老说缝纫机跳线、断针,李新燕趁家里没人,干脆把缝纫机“大卸八块”,一遍一遍的摸索,擦拭零件、上油润滑、重新组装,愣是解决了问题,并且还帮母亲用细铁丝做了一个穿针引线的小工具。缝纫机比以前更好用了,原本很生气的母亲不仅没有责怪他,还开始鼓励支持他。“李新燕会修电器等家什”的消息不胫而走,慢慢在康庄村传播开来。
从那以后,村里谁家的电器坏了,都来找他修,李新燕练就了“耳聪心灵、过手不忘”的“特异功能”,修理家电的手艺越来越高超,生活因此也变得越来越充实、滋润。
身残志坚,脱贫路上不等不靠信心足
李新燕家的小院里干净整洁,新修的水泥路一直通到房门口,路两边的空地上种满了各种时令蔬菜,门口悬挂着“家电维修”的广告招牌格外醒目,门头上电子语音红外感应迎宾器不时响起“欢迎光临”的温馨问候……无不让人感受到主人的热情好客、干净勤快和文明豁达。
“这是温控器,这是开关控制触点、这是开关杠杆、这是保险电阻……这个锅应该是开关控制触点接触不良。”在当院支起的临时操作台上,李新燕娴熟的拆开电热锅,桌上的一块磁铁吸附着刚卸下来的螺丝钉,他娴熟的向大家介绍摸到的每一个零件装置,不到十分钟时间,这口原本因不通电而“罢工”的电热锅又恢复了原样。
“今天可真是大开眼界呀!”和记者一样,围在旁边的“看客”无不惊诧,对李新燕的手艺赞不绝口。
“不换零件不收钱,换零件只要个本钱,这么多年来,新燕可没少给村里人做义务工。”康国宝过意不去,“扔”下十块钱,抱起电热锅快步走出了院子。
“能帮乡亲们修电器,我也很高兴;再说了,大家伙儿都不嫌弃我这个残疾人,院里的菜是大家帮我种的,家里的重活是大家帮我干的,需要啥零配件也都是邻居们帮我捎回来的……”说起这些,李新燕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他说,就连自己用的电视机、冰箱、电磁炉、智能手机等物件,都是大家伙儿送来修好后送给他的。“要是没有乡亲们的帮忙,一个人的生活根本没法过。”
“一年下来,低保2000多,残疾人双向补贴1000多,加入合作社分红1500元,股份帮扶资金入股企业分红1000多,加上流转土地、粮食补贴又能使1000多,还有维修电器的收入……”说起党的扶贫好政策,李新燕对脱贫充满信心。“俺现在吃穿不愁,住房安全,看病有医保,无障碍改造出行也方便,按照今年的标准,脱贫不成问题。”
眼盲心里亮,手残意志坚,李新燕的心里阳光灿烂。如今,利用手机上下载的盲人专用“点名安卓触屏软件”,他建立了“康庄文明群”,当上了群主,传递正能量;制作了微信收款二维码,实现了家电维修手机支付收款;微信专门起名“翱翔的雄鹰”,他要展翅高飞、搏击苍穹……
以南阳市淅川县银杏树沟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实践为主要原型创作的三十六集电视连续剧《乡村第一书记》,日前已完成场景布置建设,将于4月26日在美丽的丹江湖畔正式开机拍摄。
“现在的扶贫政策真是好啊,以前我家里穷,也没有技术,种不了香菇。现在好了,去年参加了香菇技能培训,学会了香菇种植及越夏管理技术,政府还给产业补贴,解决了没钱种的难题。今年种了5000袋左右,管理好的话年底能净收入1万多元。”南阳市西峡县军马河镇李庄村贫困户魏红军高兴的说。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源”,农村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今年81岁的杨老太因三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将小儿子徐某告上法庭,在法官主持调解下,不仅化解了多年来的矛盾纠纷,更挽救了母子亲情。
“能过上现在的好生活,过去真是想也不敢想,感谢党的政策好,是政府把我扶了起来,让我摘了贫困户的帽子,我不仅要站起来,还要立得住。今年脱贫了,今后更要好好干,而且还要把勤劳致富的优良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永远摘掉穷帽子。”南召县乔端镇白银沟村贫困户王九义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眼下,在南阳市方城县清河镇王营村的产业孵化园内,一度按下“暂停键”的沉寂车间又传出机器的轰鸣。华联制衣厂扶贫车间里,每天有四五十名工人争分夺秒地加紧生产。
根据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教育系统工作专班办公室《关于做好各级各类学校2020年春季学期返校复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南阳市高三年级和初三年级已分别于4月7日、4月13日顺利返校复学。
近日,国家水利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公布2020-2021年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55个试点县名单,南阳市卧龙区榜上有名。河南省从各地市18个申报县区中确定三个试点县,卧龙区是其中之一。
4月17日,南阳市宛城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洪涛到茶庵乡、高庙镇暗访督导政法信访工作。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张伟、区信访局长叶德文随同。
为切实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4月18日上午,南阳市宛城区金华镇组织镇机关全体干部、24个行政村党支部书记、镇直部门负责人、扶贫专干召开2020年度脱贫攻坚工作会议。
4月20日下午,南阳市卧龙区人民法院组织开展“举党旗战一线,亮党徽做先锋”主题微党课活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政治部、七里园法庭等支部党员参加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