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三病区成功开展一例3DSlicer术前规划、术中电生理监测切除岩尖脑膜瘤。
该患者4年前出现间断头晕,2周前左侧面部麻木,伴头晕加重,行头颅MR示:左侧岩尖脑膜瘤可能。
体格检查显示患者神志清楚,自主睁眼,对答切题,双侧瞳孔直径3.0mm,对光反射均灵敏,听力正常,面部浅感觉正常,眼球运动自如,伸舌居中,口角无歪斜,颈软,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腹软,四肢肌张力不高,四肢肢体肌力5级,生理性反射存在,病理性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头颅MRI。
岩尖脑膜瘤位于颞骨岩部的前部,起源于内听道或其上方,常侵犯第VII-VIII颅神经及脑干。随着肿瘤的生长,它还会进一步侵犯Meckel’s腔、第V颅神经及颞叶。基于岩骨前部毗邻的复杂神经解剖结构,其临床症状及体征是多样的。临床表现包括头痛,第IV-X颅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面部感觉减退,听力下降,眩晕,锥体束征。
岩尖脑膜瘤多是良性肿瘤,但由于后颅窝空间有限,脑干及颅神经受压使得造成严重后果的几率大大增加。也正是因为肿瘤紧邻这些重要的结构,使得这类肿瘤处理起来颇具挑战性。
应用3DSlicer软件对MR影像重建三维可视化图像,可更直观地了解肿瘤与神经、血管的空间位置及关系,从而使术者术中操作得心应手,减少创伤,使患者获益。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则从术中监测面听神经、三叉神经运动支以及脑干功能,可显著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面神经解剖保留率和面神经功能的保留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保留患者的正常功能。
神经外科三病区团队结合患者病情和各项检查指标,经过充分的论证分析,并和患者家属沟通后,决定对其实施3DSlicer术前规划、术中电生理监测切除岩尖脑膜瘤。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精心操作,术后影像显示,肿瘤切除完全,术区无渗血积液。患者术后头晕、一过性视物重影(考虑滑车神经牵拉引起),无面瘫、无听力下降、无咬肌无力、无肢体无力等其他术后并发症。
患者术后10天恢复良好,无术后并发症、后遗症,无头晕不适,顺利出院。
在该院神经外科三病区主任张建党带领下,学科技术水平稳步提升,各亚专业均衡发展,在常见病、多发病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急危重症、疑难复杂疾病成功救治率地市级领先,专科专病建设逐步形成一定的特色,为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王伟 徐进)
近期,原阳县公安局以“三零”创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托“3+N”网格化管理模式,结合“六防六促”和大走访大排查专项行动,深度融合各方力量,密切协作配合,全力以赴做好治安防控、疫情防控等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做实做强基层基础工作。
近期,饱受疾病折磨的宋奶奶,来到信阳市中心医院骨科就诊,结合症状表现、详细查体及完善相关检查,磁共振显示为第二颈椎水平肿瘤,延髓下端脊髓受压明显,瘤体贯通左侧颈2椎间孔,呈哑铃型,椎管内部分压迫颈2脊髓。
疫情反反复复、形势复杂严峻时期,网格员冲锋在前,“逆流”而上,成为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先锋队;疫情逐渐平稳,网格员又变身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力军,依旧冲在一线,为改变乡村面貌挥洒汗水。
日前,信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利用显微手术技术为一例患者成功实施巨大脑膜瘤切除手术。该技术的开展,对信阳市神经外科显微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推动作用。
对于肥胖现象,多数人都存在“肥胖不是病”这一误区,实际上,过度肥胖是慢性、代谢性疾病,极易引发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尿素高等多种疾病。该如何正确看待过度肥胖这一问题,记者就此采访了从业数十年的行业专家、周口港区医院(周口烧伤医院)减重代谢外科主任宋建。
同心抗疫,关爱先行。5月8日上午,金水区人大代表、河南京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国峰来到东风路街道办事处,向防疫一线人员捐赠了医用外科口罩,用行动支援抗疫一线,向辖区“最美逆行者们”送上爱与温暖。
近日,邓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在主任李光亮的带领下,率先开展三叉神经痛微球囊压迫治疗新技术,成功为一位深受三叉神经痛折磨的患者实施微创治疗,该患者最终摆脱病痛。
近日,新野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与导管室和南阳汪明团队共同努力下联合成功完成一例急诊动脉瘤栓塞介入手术。标志着该院血管介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在脑血管的诊断及治疗方面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