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大象新闻记者 张定有 通讯员 徐旺 徐冬冬 )9月7日下午,记者从南阳市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南阳市围绕四个方面,打造“全球中医圣地、全国中医高地、全国中医药名都”(简称“两地一都”)这一目标,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激发“两地一都”建设活力
重塑管理体制。完善部门职能和机关内设机构,理顺南阳县、市(区)中医药发展局机构职能,13个县(市、区)卫生健康委统一挂中医药发展局牌子,统筹管理中医药事业和产业。成立中医药发展工作委员会,各部门之间形成了工作合力。
强化政策引领。制定出台多个文件政策,编制南阳市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药产业发展规划、艾产业发展规划和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发展布局规划等,谋划实施“五大中医药标志性工程”(复建张仲景国医大、医圣文化园、市中医院新院、张仲景实验室、卧龙艾草产业园)等一批重大中医药项目;
争取支持合作。争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将医圣文化园列入国家“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聘请“人民英雄”张伯礼担任南阳市中医药发展战略顾问;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卫健委、省药监局等部门均发文支持南阳中医药发展;与北京中医药大学、河南省中医药大学建立校地战略合作关系。
着力打响张仲景品牌 打造全球中医圣地
打造仲景品牌节会。设立张仲景医药文化节、仲景论坛,着力打造国际级的中医药行业盛会。已举办15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9届仲景论坛,累计邀请院士、专家和国医大师等中医界泰斗400多人次,来南阳讲学论道、研学经方。2021年张仲景医药文化节暨第九届仲景论坛期间,50余名院士、专家云集,11场分论坛精彩纷呈,签约项目资金1456亿元。
弘扬仲景文化。将张仲景诞辰日所在周设立为仲景文化宣传周,策划举办拜谒医圣大典。开展端午艾草文化节、冬至仲景娇耳节等宣传活动。设立张仲景主题文艺作品创作基地,创作仲景题材歌曲、小说、戏曲、影视等文艺作品。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全市八段锦比赛,举办“中医药文化夜市”,广泛普及中医药文化。
加强仲景文化交流。每年亮相北京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广东、上海、郑州等中医药大健康博览会、展博会,积极参与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南阳仲景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张仲景博物院被列为第二批国家中医药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河南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示范基地,在南阳市中医院开设“南阳市中医抗疫国际远程医疗中心”。
加快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 打造全国中医高地
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市级中医院诊疗水平,投资近20亿元用于南阳市中医院、南阳医专附属中医院迁建,投资40多亿元实施该市7个县区的8个中医医院改扩建项目。全市共有73家中医医院(“三甲”中医院3家、三级中医院1家),中医诊所657家,中医医院实际开放床位9795张,有中医执业(助理)医师9658人。开展“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同时挖掘筛选出针对50-100个病证的中医药适宜技术进行推广。全市13个县市区中已有11个创建为全国先进,共建成196个乡镇卫生院中医堂、30个综合医院仲景苑、13个中医院治未病中心,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实施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工程。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落户南阳市,另有国家级重点专科和培育专科各1个,省级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21个,省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建设项目2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9个,县级重点中医专科5个,市级重点专科10个,市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6个。
实施仲景人才培育工程。推进张仲景国医大学复建工程,实施“歧黄工程”、“青苗人才”培养工程、名医名院名科培育工程等,着力培育中医人才。现有本土国医大师1名、全国名老中医和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6名、全国中青年中医药骨干人才5名。持续开展“南阳名中医”和“南阳基层名中医”评选活动,评选市级名中医两届37名、基层名中医两届76名。创办“仲景书院”,已培养副高职称以上高级中医经方人才202人。
实施中医药科研创新工程。聚焦仲景方药、创新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等方向,搭建多层次科研平台。获批中医药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12家、市级33家,重点实验室省级1家、市级7家,科研平台省级2家、市级6家,承担省中医药科研专项课题43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医药科技成果奖7项。启动“张仲景实验室”规划建设工作。
加快推动中医药产业升级 打造全国中医药名都
将中医药产业链作为全市支柱产业链,推进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中医药产业年产值达300亿元,计划2025年达600亿,2030达千亿规模。实施宛药振兴计划,打造“宛药经济走廊”。在南阳市淅川县、西峡县等地,布局种植基地,种植中药品种79个,种植面积190万亩。申报“国字号”标志,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个。建成22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和28个“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8个“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基地”、5个定制药园,中药材种植年产值70亿元。拥有现代中药企业55家,其中获得GMP认证的中药企业30家。开展新药研发、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促进品种、药号、技术、渠道等资源向优质优势企业集中,实现质效提升。
实施艾产业高质量发展倍增计划,打造世界艾乡。以南阳市卧龙区、宛城区为中心,打造辐射各县(市、区)的“中原艾谷”、世界艾乡,建设全国艾草种植加工基地、研发基地、交易中心。“南阳艾”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亮相CCTV-2天气预报,作为南阳地方特色产业多次被中央和省电视台专题报道。制定发布2项“南阳艾”地方标准,健全艾草种植、生产等技术规程和标准。成立南阳艾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基地,收集艾草种质资源50余种。实施卧龙、社旗县等5个重点艾草产业园建设项目,艾草年种植面积近30万亩,注册种植加工企业1551家,服务机构393家,批发零售3132家,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70%,稳居全国第一。
实施“中医药+”计划,培育健康产业新业态。推进中医药与健康旅游、养生养老结合,开发特色药膳产品、中药保健饮品等。建成9个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区)、评选出10个“南阳市康养旅游基地”、30个“康养礼物”。规划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卧龙区紫山麒麟湖、鸭河三个中医药康养片区,建设宜居、宜养、宜游的中医药康养综合体,打造中医药健康养生城。
(映象网南阳新闻热线:18003713016,投稿邮箱:yxwny2021@126.com)
9月6日,商丘市中医院召开了“金秋助学·情暖学子”活动,对13名优秀职工子女发放了“金秋助学金”。会议由工会主席王冬梅主持。商丘市中医院副院长张士兰、陈晓琦,职工及子女代表、部分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为普及网络安全知识,预防电信欺诈行为,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9月7日,信阳市中医院党支部与结对湖东社区党支部联合组织开展“支部联支部”网络安全进社区活动。
近期,淅川县上集镇卫生院开展中医健康养生讲座活动,通过养生知识讲解、常见疾病防治、现场交流、义诊服务等多种形式为老年人、残疾人等带来了一堂生动形象的中医健康养生讲座。
李长群是淅川县中医院微创外科学术带头人,从医以来,他始终坚持“医者仁心”的原则,对待患者一视同仁,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为保障医院中秋节假日期间安全生产及从严从紧从实从细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祥和平安度过节日假期。9月6日上午,信阳市中医院院长曾宪国、副院长张胜文带领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对医院开展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检查。
为推进张仲景国医大学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落实一校一院工作机制,发挥中医药特色,以南阳医专二附院为依托,筹建医专校医院的建设。9月3日,“南阳医专二附院分院暨校医院”揭牌仪式在南阳医专仲景东校区举行。
近日,南阳市卧龙区七里园乡卫生院院长钟健分别在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基层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基层中医药与服务新业态创新探索分论坛作经验分享。
8月31日下午,由淅川县卫健委、淅川县中医药发展局主办,淅川县第一医共体、淅川县商圣街道冬青社区承办的“我爱国医中医师大比武系列活动”成功举办。
商丘市中医院国医堂有一位杨淼医师,凭借她的丹心妙手,治愈了无数女性患者的疑难杂症,被誉为女性健康的守护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