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伤筋动骨100天,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日益精进,南阳市康复医院外科的一位八十四岁高龄的籍奶奶在做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第三天就可以行走了。临走前籍奶奶激动不已说:“老了,摔这一跤可真受罪,拖累孩子们,想着治不好了以后都躺床上了,没想到手术这么顺利,三天就能下地走了,腿现在也不疼了,晚上也能睡个安稳觉了,这下回家就能正常生活,真是太高兴了,多亏了科室医护人员照顾得好,真的感谢你们。”籍奶奶及家属再三感谢全科医护人员对她的精心治疗和照顾。
籍奶奶,今年84岁,因在家不慎摔倒后卧床了17天,生活不能自理,身体状况急剧下降,家人们心急如焚。
经了解,到南阳市康复医院外科擅长股骨颈骨折治疗且有很多高龄老人治疗成功的案例,决定来该院就诊。
外科医生燕景春接诊,与籍奶奶及家属详细沟通病情并科普了股骨颈骨折的医疗知识,考虑到籍奶奶日后的生活质量,与家属协商后决定手术治疗,鉴于患者年龄过大并伴有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手术风险较高,科室主任组织科内人员进行术前讨论,制定“一对一”的手术方案,针对各类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地降低手术风险。
在外科及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成功为患者行右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用时不到一小时,过程顺利、麻醉效果好、护理人员配合娴熟、切口小、出血少,减少了患者的创伤失血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降低了麻醉和手术风险。
手术后,外科全体医护人员对籍奶奶进行了术后治疗和精心护理,按照医生制定的方案进行功能训练和康复锻炼。
术后第三天,籍奶奶在医护人员的搀扶下已用助步器辅助下床活动,家属非常高兴。依托医院康复专业的强大优势,治疗手术、护理、康复一体化相结合的手术期管理模式更加速了患者恢复健康。
跌倒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对老年人而言,严重到可以致命。老年人自身多伴有骨质疏松、骨骼强度下降、骨骼脆性增加等情况,不慎跌倒易导致股骨颈骨折,被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该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若处理不当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会危及生命安全。
股骨颈骨折由于保守治疗需长期卧床,易引发肺部感染、褥疮、下肢动静脉血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避免长期卧床引发的并发症,且能让患者尽早下地活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该院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技术成熟,成功率高,手术采用金属、高分子聚乙烯、陶瓷等材料。根据人体关节形态构造功能制成的人工关节假体,通过外科技术植入人体内,代替患病关节功能,达到缓解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王伟 王秋丽)
近日,南阳医专二附院骨伤科二病区主任田超带领团队成功开展一例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效果良好。
10月29日,南阳宛诚创伤显微外科医院围绕“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办院宗旨召开全员大会,对医院综合考核奖惩实施细则进行全面动员部署。
10月28日上午,南阳市中医药发展局医政科科长张小静、南阳市中心医院急诊外科主任刘向业及整形外科专家任喜颂深入南阳医专二附院指导创伤中心建设工作,该院领导班子及部分职能部门陪同。
近日,广西河池。88岁孙爱道大爷经过两个月的练习和考试,顺利拿下了C2机动车驾驶证。他也成为驾考取消年龄限制后,河池市申请驾驶证年龄最大的考生,在当地被传为佳话。孙爱道去了5个驾校报名培训,因年龄问题都没能报上名。最终,有一驾校同意接收,经
挨个床位询问患者病情,仔细观察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情况,耐心安抚患者情绪,把温暖送到每一位患者身边,这就是我的日常工作。这份关心和温暖对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亲身经历武汉战疫后,我更加坚定了要在平凡岗位上做好不平凡工作的信念。
在这个举国欢庆的“十一”假期,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系统,医务人员一如既往,忙碌在病房里,奋战在手术台,默默坚守辛勤付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医者仁心 大爱无疆”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在九九重阳节来临前夕,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郑州院区人工关节翻修科团队在孙永强教授、李帅垒主任、刘国杰老师、耿晓慧护士长的带领下,拜访了十余位特殊的高龄老人。 据了解,这些高龄老
9月26日,据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微信公众号消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华小儿外科学会胸外科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委员、亚洲小儿和先心病外科学会创始委员及执行主任、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心血管专科联盟共同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连日来,正值三秋农忙时节,邓州市赵集镇49岁的黄女士在粉碎玉米秸秆时,不幸被机械刀片扎伤,血流不止,邓州市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医护人员用爱心、细心和责任心谱写了一曲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的生命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