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南阳讯(记者 周永生 通讯员 况陈 李彦)七月的光武村五棵松黄桃专业合作社桃园里,郁郁葱葱,诱人的黄金桃挂满枝头,一派丰收的景象。购销站内,贫困户孙清仁正忙着分拣桃子,等待客商收购装车,运往全国各地。“五棵松生态黄桃自7月15日上市后,已批量发往江苏、北京、郑州等地市场达55万公斤,通过微信朋友圈、新型电商发售1200余单约5万公斤,桃园发展的这么好,离不开我们原驻村第一书记黄志森同志的努力!”合作社社员李营笑呵呵地说。近年来,毛集镇光武村黄桃产业扶贫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正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动力。
敢于创新,引进新型产业。毛集镇光武村是深度贫困村,贫困户占20%之多,长期以来选不出党支书书记,属于软弱涣散后进村。2015年,桐柏县卫健委干部黄志森来的到光武村任第一书记。为了改变光武村贫穷落后的面貌,黄志森操碎了心。光武村土壤肥沃,土地里也能挖出“金疙瘩”,为此,黄志森邀请专家上门对土壤成分进行化验,发现适宜种植黄桃。他先后2次前往山东进行专项考察,对如何选择优良黄桃品种、果树管理方法以及销售渠道进行了详细研究,觉得可行。但是他的这一想法遭到村民们的强烈反对,黄桃谁都没种过,万一种不好卖不出去咋办。为了打消大家的疑虑,他带领14户贫困户再次前往山东进行实地调研,又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桃苗没让贫困户出一分钱。2016年底,他带着村干部,全面实施黄桃种植产业,现在黄桃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300多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科学规化,构建发展模式。为了响应党委、政府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共同致富的号召,毛集镇光武村立足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布局,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成立了五棵松黄桃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基地+农户”为载体,逐步转变观念、创新思维,采取多种科学经营模式,实现长期与短期收益结合,以短养长,发展“黄金桃”产业。
目前,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实现了80余户贫困户成功脱贫致富,逐渐形成了有人种植、有人销售一条龙的黄桃产业发展模式。
紧密发展,共享利益链接。为了共享利益链接,光武村引导村里的党员、致富能人、种植大户和贫困户等“抱团紧密”发展,打造“桃”产业。同时为了加工黄桃类食品,向上争取政策性资金,建设了冷库,形成产业链,推动产业扶贫。合作社作为联系企业、市场和农户的纽带与桥梁,立足自身职能,充分发挥市场信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引导群众发展“桃”产业,努力促进技术与生产、流通和销售的紧密结合,帮助贫困群众传信息、签订单、寻市场,以“桃”为介,引导贫困户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就业,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6月6日上午,南阳市方城县湍东镇党委、政府举行爱心企业暨家庭农场资助困难群众捐赠仪式。
2020年6月12日下午南阳市西峡县委政府召开旅游扶贫新闻发布会,会议由西峡县委宣传部外宣部主任封德主持,西峡县旅游局副局长王金营向媒体介绍了旅游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
6月12日上午,河南省南阳市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南阳市第二届“最美退役军人和拥军人物”评选活动开展情况。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西峡县军马河镇孙门村党支部书记王乐的梦想,就是带领大家一起谋幸福,过上好日子,共筑小康梦。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南阳市西峡县寨根乡围绕贫困人口脱贫成果巩固和,抓好产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精神扶贫等工作重点,实施四项举措,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
近日,南阳市豫剧团演艺有限公司、南阳市说唱团演艺有限公司开展惠民演出活动在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夏庄村正式启动,活动把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曲艺节目送进乡村,活跃基层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近日,南阳市卧龙区召开脱贫攻坚行业扶贫政策知识培训会议,全区15个乡镇办扶贫办主任、所有驻村第一书记、全体驻村工作队员和全区有扶贫任务的行政村支部书记参加培训会议。
6月7日下午,南阳市淅川县召开招才引智大使暨发展智库专家座谈会,邀请淅川籍在外优秀人士,畅叙乡愁情怀,共谋发展大计。
“俺从小爱干净,前几年穷的叮当响,也没那心思去打理,如今党的政策好,干部来帮扶,让俺住上新房子,往后俺要天天讲卫生,天天去打扫,干干净净奔小康啊!”6月4日,走进南阳市方城县博望镇脱贫户李新全家,只见新建的大门院墙粉刷一新,混凝土结构的平房里铺着地板,屋里院里一尘不染,正在擦窗户的他笑容满面地把记者迎进屋里……
疫情期间,镇平县遮山镇组织贫困户中的公益岗位人员参与到防疫工作中,贫困群众为遮山镇的防疫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贫困群众参与公益事务在遮山镇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