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南阳讯(记者 周永生 通讯员 廖涛 潘喜东)近年来,南召县城郊乡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仅初步探索出了林+蚕、林+菌、林+果、林+苗、林+药等“林+N”产业扶贫模式,还大力引进扶贫车间,通过土地流转、安置就业、合作经营、入股分红等方式,为群众找到了一剂致富“良方”、一条光明“钱途”。
林蚕菌一体 环保又高效
暮秋时节,走进城郊乡东庄村,一片新型大棚整齐排列,格外引人注意——这是由河南三辰菇业有限公司打造的“林蚕菌一体化”示范基地。
“我们的香菇种植基地采用的是半自动棚,双拱双网,防雨防雪,通过类似卷轴窗帘的拉杆,可以根据天气自由调节棚内光照度,从而保证冬暖夏凉,为香菇生长营造良好环境。普通大棚因操作不灵活、条件受限,香菇成活率通常在80%左右,而半自动棚通过对温度、湿度的精准把控,可保证99.5%的成活率。”该基地负责人说,“同时,我们还把食用菌种植与柞蚕业相结合,探索环保高效的‘林蚕菌一体化’模式,引导群众创业致富。”
据该负责人介绍,柞蚕养殖需大量柞坡资源,养殖1斤柞蚕种需砍伐约35亩柞蚕坡,每亩将伐下2000斤柞树枝干,常常造成林业资源的浪费。而实验发现,柞枝粉恰恰是平菇、羊肚菌、姬松茸、红菇等食用菌栽培的上佳原料。基于此,该基地便把柞蚕产业与食用菌产业整合起来,每年11月至次年1月轮伐修剪柞坡,12月至次年4月制作香菇菌棒,4月至6月放养柞蚕,6月至11月产出鲜香菇,把林业资源保护与柞蚕放养、食用菌种植有机结合,形成了一套循环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通过此模式,该示范基地目前已种植香菇13万袋,安置10多名贫困群众务工,年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未来3年内,城郊乡还计划发展香菇100万袋,实现产值700万元以上,饲养柞蚕3万亩,带动相关产业实现产值6000万元以上。
网上做直播 山果销路广
“今年赚了!一斤桃子批发两块多,一亩地产三千多斤,我种有二十多亩。真得感谢红桃合作社在咱山沟里建的有机桃基地。”谈及今夏收益,竹园沟村脱贫户沈树松喜上眉梢。
竹园沟村位于山区,交通不便,土地贫瘠。为改变贫穷面貌,村里的红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朝带领群众种植有机桃2000多亩,10多户农户入股分红,20多名贫困群众务工。
为扩大销路,今年夏天,竹园沟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晖携网红团队上阵,为本村红桃做直播宣传,收看人数达11万,不仅拓展了网络销售、社区团购、单位团购等高附加值销售渠道,还有效拓宽了贫困户、种植户的销售视野。“通过直播宣传,一天的网络订单相当于过去一个月的订单量。”桃农张磊说。
今年,竹园沟村红桃团购和社群销售量达10余万斤,收入增量50余万元。不仅如此,在城郊乡,以上店村为中心的千亩晚秋黄梨基地、以贾沟村为中心的千亩软籽石榴基地同样红火,共带动贫困户100多户,年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要想富,多种树。”诚然,这句耳熟能详的俗语已成为城郊乡的致富秘诀。自今春种下新苗至今,短短半年过去,位于上店村、柴岗村之间的国家储备林1号基地已绿意初现。该基地由南召县森源林业开发公司与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合作,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12000亩,新造林5800亩,所栽树种以玉兰为主,并套种了连翘、白芨等中药材,按照林苗景一体化方案,力争打造中国最大的玉兰森林公园,通过观光旅游为基地提供中长期收入。如今,城郊乡已与上海园林科学院签订了协议,为上海提供优质玉兰苗木。当地群众不仅通过土地流转获得了租金,还积极参与园林务工,稳定增收。
药材生意旺 农户有盼头
“俺有慢性病,还有4个孩子正在上学,经济非常困难。自从加入舒心艾业,不仅每年有2000元的土地流转租金收入,在车间卷艾条,每月还有2500元工资,对俺家帮助特别大!”置身舒心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艾条加工车间,务工人员靳德忠满心感激。
2016年,在外地打拼多年的单慧军回到家乡,萌生了创业愿望,于是在贾沟村流转土地1000亩,种植艾草、白芨、蒲公英、丹参等中草药,并建设艾条加工车间4座,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为提升种植加工技术,城郊乡组织人员对50余户贫困户进行培训,同时将贾沟村集体经济资金以保本入股的方式投入舒心艾业,每年村集体经济分红收入10万元。
贫困户孙小兵夫妇原在江苏省务工,艾草扶贫基地建成后进入企业上班,如今,一个担任厂长,一个被聘任为车间主任,两人月收入7000多元。“贫困户来这里上班,最低工资是1500元,多劳多得。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扶贫力度,吸纳更多贫困户就业。”2018年被评为南召县“人才回归创业之星”的单慧军说。
在城郊乡,像这样的中药材基地还有不少。位于上菜园村的银河虎山生态农业开发公司,由返乡创业人士王德伟投资兴建,共流转土地6800亩,种植皂角树280万棵、连翘50万棵、桔梗2000余亩,为当地群众提供200多个务工岗位。河南联源生物科技公司,在罗坪村流转土地1600亩,采取统一供给种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产品的方式,带动30余户贫困户种植石斛、白芨、重楼、菖蒲、百合、黄精、青钱柳、娑罗树等,年户均收入5万元。
车间建村里 就业不用愁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车间建在乡村里,上班就在家门口。”工作日,步入东庄村“许愿树”扶贫车间,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醒目的横幅。两条生产线上30余台机器飞快旋转,在一双双巧手的熟练操作下,一件件时尚童装便被制作出来。
2017年,河南许愿树商贸有限公司响应国家脱贫攻坚号召,在东庄村建起了占地10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吸纳近40名贫困群众变身产业工人,圆了他们在家门口脱贫致富的梦想。
“在这里干活,每个月能收入2000多元。”贫困户柴娇存边整理衣料边满足地说。她是城郊乡首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户,公公婆婆都患有高血压,每个月高额的治疗费使原本贫寒的家庭雪上加霜。去年年初搬入安置房后,柴娇存就来到附近的扶贫车间参加免费培训,成为签约员工之一。“感谢党的扶贫政策,让我可以‘上楼回家、下楼就业’,家人和孩子也享受到了相应的政策补贴。”柴娇存说,“我一定能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
“送钱送物不如安排就业。扶贫车间创建后,我们逐户动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进车间就业。”城郊乡党委书记李哲说,该乡现有覆盖6个行政村的11座扶贫车间,涉及艾制品加工、鞋类加工、婴幼儿服装加工、食品加工、肉牛养殖等7个行业,有效带动200余人就业,年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
如今的城郊乡不仅环境美,而且产业兴。全乡18个行政村中,14个村已确定了村级发展产业,10个村有了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城郊乡正以昂扬之姿、务实之风谱写致富新篇章。
雨后的原野麦浪滚滚,空气清新宜人,南阳市社旗县下洼镇余庄食用菌种植合作社香菇基地,百余座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个个大棚内,整齐摆放的菌棒上“伞花”点点,工人们正有条不紊的采摘、分捡、装箱,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
五月玉都春意浓,如花似玉展风华。5月18日,中国·南阳(云)玉雕节盛大开幕。
初夏时节的南阳市西峡县老界岭景区,峰峦叠翠,生机盎然。在景区入口的太平镇东坪村,前来休闲观光的外地游客络绎不绝,农家宾馆入住率逐日攀升。“党建联合体在村里正式组建运行后,村里的基础设施、经营秩序、文化氛围等有人建有人管,给我们经营农家宾馆带来了实惠。今年‘五一’假期,房间天天爆满,净收入一万多元,真是出乎我的意料!”细数着开门“经济账”,太平镇东坪村界岭山庄100号农家宾馆主人乔丽娜的脸上掩饰不住喜悦之情。
5月14日上午,南阳市宛城区五里堡街道在白河社区举办土地收储联合党支部成立活动。这是继第一个联合党支部——老旧楼院改造联合党支部成立之后,五里堡街道充分发挥全域党建平台,持续推进党建引领与基层各项治理服务协同发展的又一举措。活动由办事处副主任范涛主持,宛城区自然资源局用地科科长高磊应邀出席。街道党政班子、白河社区全体干部共30余名党员干部参加。
面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为减少人员聚集,南阳市西峡县人民法院改变传统普法宣传形式,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快、影响大、覆盖广的优势,通过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今日头条”和抖音平台发布普法信息,用生动鲜活、接地气的方式让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做到“有声音、有图像、有真相”,让神圣的法院工作不再神秘,让严肃的法院工作更加亲民。
为了进一步提高法警队伍的执法水平和警务保障能力,增强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南阳市卧龙区人民法院法警大队抓住疫情防控期勤务相对较少的时机,积极开展岗位综合能力大练兵。
5月11日,西峡县政府党组副书记,产聚委党组书记、主任郭明清带领政府办、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和工行、建行、邮政银行、农商行、农发行、村镇银行、郑州银行等部门的分管信贷行长,深入田关镇10余家企业,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沟通,摸清企业发展现状、疫情影响应对措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等情况。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南阳市西峡县田关镇依托当地龙头企业,整合扶贫资金,不断加大就业扶贫车间建设力度,通过扶贫车间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实现致富奔小康。
为切实改善贫困村村容村貌,提高贫困户生活环境质量,进一步助力脱贫攻坚,5月14日上午,南阳市西峡县田关镇党委书记李建伟带领村镇中心、执法中队等单位负责同志,深入田关村对乱停乱放、两违整治、村级卫生状况展开督查。
5月14日,南阳市西峡县召开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通报西峡县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相关情况。西峡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郭正伟,党委委员、副局长闫红伟,党委委员、副局长周海宾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发布会由西峡县委宣传部外宣办主任封德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