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南阳讯(记者 周永生 通讯员 田禾)“不忘农娃初心,牢记脱贫梦想。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贫困村部是主家,贫困农户是亲家,舍弃小家顾大家,携手摘帽传佳话,全民一心爱国家。”这是方城县委编办派驻小景庄村扶贫工作队的真实写照。驻村第一书记庹钦涛是状元川下土生土长的农村娃,对劳动人民的疾苦牢记于心,帮助家乡父老摆脱贫困的梦想常绕心头。2015年,他自愿报名参加脱贫大决战,经单位推荐、组织部认定,成为扶贫工作队的一员,先后担任工作队长和驻村第一书记。
小景庄村是四里店镇状元川下的一个偏远山村,背靠大山,河流穿村而过,辖区4.8平方公里,10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村,村民547户1783人,贫困人口37户66人。4年前,村内道路泥泞、污水横流、垃圾遍野;村民饮水困难、涉水渡河、出行不便,热天一身灰,雨天一腿泥,苦不堪言;贫困户危房林立、衣衫褴褛、食不果腹;村部挤占校舍,干群关系困顿,会议召开艰难。如今,小景庄贫困村精彩摘帽,扶贫政策落实到位,档卡资料完善,公益岗人员履职尽责,入村幸福门楼矗立村口,百米跨河大桥直通党群服务中心,花园式广场绿意盎然,路灯赫然林立,水泥道路通村入户,自来水家家喜用,高低压电路户户通畅,污水处理站建成投用,贫困户容貌昳丽,干群同心奔小康。
吉应灿家3个儿子1个女儿,最大上七年级,最小上二年级,妻子患精神病长期卧床,享受了低保、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医疗扶贫、电费补贴、春节慰问、金融分红、农作物保险、到户增收、光伏扶贫、教育扶贫等扶贫政策。2016年初,扶贫工作队帮助吉应灿家购买20多只山羊,精心养殖2年卖出盖新房。如今,原来3间破旧露天、羊粪遍地的老瓦房不见踪迹, 4间堂屋平房和2间陪房傲然挺立,院墙大门焕然一新,并主动垒好猪圈养猪致富,达到了“两不愁三保障”基本生活标准。杨通祥家夫妻二人长期慢性病,因家境贫困女儿辍学,儿子精神病无钱医治。经多方帮扶协调,大女儿到宛北中专学习即将毕业,二女儿进入一高分校就读,儿子经治疗吃住行能够自理,精神状态良好,“七改一增”后的四合院房舍靓丽如画,杨通祥脸上时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全家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逢人便讲感谢党。
贫困村、贫困户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根源在哪里?是党建引领促脱贫的成效,是智志双扶的硕果。责任组长杨毓民和驻村第一书记庹钦涛带领村党支部以三会一课为平台,工作中坚持“六个不动摇”,坚持每月8号党员学习日学习不动摇,坚持一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不动摇,坚持每月开展一次党小组活动不动摇,坚持支部成员每季度上一次党课不动摇,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支部会不动摇,坚持每半年村两委班子成员开展一次组织生活会不动摇。积极开展学习活动,增强党员的政治素养和战斗能力,选拔培养对象,从学习入手提高素质,从致富带富入手,提高致富能力。落实“四议两公开”,贫困户精准识别退出、垃圾中转站征地、文化广场修建、危房改造、七改一增等工作,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进行,并公示公告。积极开展智志双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农民夜校等阵地,定期开展政策宣讲或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同心超市”积分奖励,催生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实现有“输血”向“造血”转变。

雨后的原野麦浪滚滚,空气清新宜人,南阳市社旗县下洼镇余庄食用菌种植合作社香菇基地,百余座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个个大棚内,整齐摆放的菌棒上“伞花”点点,工人们正有条不紊的采摘、分捡、装箱,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
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各项工作,引领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和教职员工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确保年度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顺利开展, 5月14日上午,南阳市卧龙区教体局召开安全稳定、教育扶贫暨创文工作会议。局领导班子成员、各科室负责人、二级单位(分校)一把手参加会议。会议由局党组书记、局长高亮主持。
近日,西峡县田关镇召开2020年秸秆禁烧三夏生产工作推进,贯彻落实市、县会议精神,分析形势,全面安排部署我镇秸秆禁烧、三夏生产、防汛抗旱工作。镇长武安朝出席会议。
日前,南阳市淅川县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会议对近期脱贫攻坚重点工作进行总结点评,对当前工作进行再推进、再加压,动员全县上下继续保持决战决胜的战斗姿态,慎终如始、再接再厉,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
5月18日下午,南阳市委副书记曾垂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富治一行到南阳市宛城区茶庵乡下曹营村、马庄村督导脱贫攻坚工作,宛城区区委书记刘中青,区委常委、办公室主任孙振群随同。
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进一步提高社区文明程度、美化居住环境。连日来,南阳市卧龙区各街道组织社区持续开展“清洁家园 共创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各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一起清理卫生死角,美化社区环境,有序推行居民自治,实现常态化、规范化管理,助推“百日集中行动”,共享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几十元、上百元一棵的山中野刺玫,经过栽植、修剪、嫁接,华丽变身为古桩月季,每棵可以卖1-2万元,最高还达到3.5万元;这里的月季最年轻也有80年,绝大多数为200年,最古老的有500多年,一棵树就价值100多万元,古桩月季已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这是记者在南阳市宛城区瓦店镇来庄古桩月季基地了解到的一幕。
夏粮丰收在即,为解除贫困户农忙之忧,近日,唐河县祁仪镇结和脱贫攻坚工作部署,提升帮扶工作标准,认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助力三夏生产。
“做好脱贫攻坚工作,需要帮扶干部执着的坚守和真情的付出,不计名,不计利,不计得失,恪守职责,担当负责,忠诚尽责,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贫困群众的期待。”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纪检监察室干部尹光兵说。
进入5月中旬,正是豫西南小麦陆续收割的季节,一片片金黄的麦浪,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但在南阳市唐河县桐寨铺镇李松庄村,映入我们眼帘的却是一片片的绿油油的“庄稼”,伴随着阵阵清香,收割机也穿梭其中进行收割,原来这里是该镇的艾草产业扶贫基地种植的艾草正在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