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原创 > 正文

破难题增动力 多渠道稳增收 淅川县力克疫情影响重抓“两业”攻坚

2020-03-02  来源:映象网

映象网南阳讯(见习记者 田雨阳  通讯员陈瑜 周梦醒 王兆 王清佩)南阳市淅川县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全县7个乡镇48个村接壤湖北省十堰市,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加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数较大,稳增收压力大。作为刚刚摘帽的省级深度贫困县,淅川县坚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两不误”,聚焦产业和就业扶贫,超前谋划、精准施策,千方百计破解疫情防控期间农产品销售、产业发展、劳动力就业等难题,强力巩固脱贫成效,创造了疫情防控期间“两业”攻坚淅川经验,先后被央视新闻联播、“战疫情”特别栏目专题报道。主要做法是:

一、落实“三个一”,破解农产品销售难。淅川县积极落实“三个一”措施,着力解决农产品销路不畅问题,有效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一是内销一批。建立消费扶贫应急响应机制,按照“村排查、乡汇总、县统筹”工作流程,搭建产销平台,推进生鲜农产品“进机关、进医院、进超市”,畅通内销渠道。目前,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超市和党员干部,累计购买蔬菜15万余斤、食用菌10万余斤、禽类3万余只、蛋类50余吨,帮扶5300余户贫困户增收见效。二是储存一批。发挥已建12座冷链仓储库、26座村级小型冷藏室的作用,对30万余斤鲜菇、萝卜、水果等保鲜贮藏,实现错峰销售、保值增值,解决贫困群众产业发展后顾之忧。三是加工一批。利用县内13家深加工企业,对新出冬菇进行烘干加工,制作香菇粉,延长保质期,提高产品附加值。协调联系香菇出品企业,统一组织、对口运销、订单收购,确保农产品外销渠道畅通。目前,已加工香菇粉25余万斤,协调外销干菇20余万斤。

二、实施“三转变”,破解产业发展难。面对疫情防控期间人员居家隔离、交通运输受阻等不利因素,淅川县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助推产业发展。一是变集中发展为分散发展。以家庭为单位,鼓励贫困劳动力在做好防护措施前提下,有组织超前恢复生产发展。该县西簧乡抢抓香菇发展黄金时间,变集体规模种植为单体分散种植,每个香菇基地的从业人员控制在10人以内,袋装时间由1天延长至3天,既确保人员不聚集、阻断传染源,又保证不减产减收。疫情期间,西簧乡累计发展袋料香菇1000余万袋,整体规模同比增长10%,带动350户贫困户参与发展470余万袋。二是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通过党员干部履历检索、乡村技术人才摸排,建立县、乡、村、户四级技术服务人才库,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推动扶贫产业精细化管理。老城镇成立产业专班,做实技术团队,出台管理办法,采取“农户自管、大户代管、合作社统管”相结合的方式,对全乡3万余亩杏李实施精细化管理。寺湾镇聘请本镇省级林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对300余名护林员和技术员,进行果树管护技术培训,带动全镇补植补造核桃、杏李、黄金梨等果树8万余株、嫁接8000余亩、修剪2.3万余亩。三是变无序供应为有序供应。按照“县统筹、乡组织、村实施”方式,建立供需清单制度,保障农资供应,促进产业发展。各乡镇精准对接产业基地和贫困户,排查种苗、化肥等生产资料短缺底数,分批次组织外调,保障疫情期间种养业发展不受影响。目前,全县对56家运输企业和个人发放农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应急运输通行证210余张,提供香菇发展所需的锯末、麸子等原材料2万余吨,提供软籽石榴、杏李、薄壳核桃、黄金梨等林果种苗100余万株,促进新造林和补植补造2万余亩,保障了春耕备播工作有序推动。

三、做好“三分类”,破解劳动力就业难。按照“劳务输出、本地安置、鼓励创业”思路,严格落实“三有一可”工作机制,分类安置贫困劳动力。一是推动劳务输出。开展两个对接,有序组织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一方面,乡镇与贫困劳动力对接,澄清贫困劳动力技能特点、就业意愿等,分类造册、及时上报人社部门;另一方面,县人社部门与县外用工企业对接,精准提供企业用工、开工信息,专人专车接送,备齐生活用品,点对点输出,确保贫困劳动力有序复工、上岗。疫情期间,县外输出贫困劳动力4700余人。二是做实本地安置。组织本地带贫企业、51个扶贫车间、43个扶贫产业基地有序复工复产,增设防疫、保洁等岗位,吸纳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新增公益岗位500余个,安置滞留的贫困弱劳动力。目前,县内安置贫困劳动力将近5200人。三是鼓励自主创业。政府出台扶持政策,鼓励滞留技术劳动力自主创业,实现稳定增收。目前,全县通过资金、技术等政策扶持,鼓励500余人自主创业。西簧乡七棵树村贫困户杜金亮、毛金中等50余户,原本在外务工,受疫情影响被困家中,在乡村干部动员下,主动在家发展袋料香菇,仅杜金亮1户就发展袋料香菇3万余袋,年收益预计超过10万元。

(映象网南阳新闻热线:0377----60396959,投稿邮箱yxwnypd@126.com。映象网“大象陪办”电话:180 0371 9699)

文章关键词:淅川 疫情 责编:高御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社旗县下洼镇:香菇撑起致富“伞”

    雨后的原野麦浪滚滚,空气清新宜人,南阳市社旗县下洼镇余庄食用菌种植合作社香菇基地,百余座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个个大棚内,整齐摆放的菌棒上“伞花”点点,工人们正有条不紊的采摘、分捡、装箱,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

  • 南阳市卧龙区教体局召开安全稳定、教育扶贫暨创

    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各项工作,引领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和教职员工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确保年度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顺利开展, 5月14日上午,南阳市卧龙区教体局召开安全稳定、教育扶贫暨创文工作会议。局领导班子成员、各科室负责人、二级单位(分校)一把手参加会议。会议由局党组书记、局长高亮主持。

  • 西峡县田关镇召开2020年三夏生产暨秸秆禁烧工作

    近日,西峡县田关镇召开2020年秸秆禁烧三夏生产工作推进,贯彻落实市、县会议精神,分析形势,全面安排部署我镇秸秆禁烧、三夏生产、防汛抗旱工作。镇长武安朝出席会议。

  • 南阳市淅川县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

    日前,南阳市淅川县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会议对近期脱贫攻坚重点工作进行总结点评,对当前工作进行再推进、再加压,动员全县上下继续保持决战决胜的战斗姿态,慎终如始、再接再厉,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

  • 南阳市领导到宛城区茶庵乡督导脱贫攻坚工作

    5月18日下午,南阳市委副书记曾垂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富治一行到南阳市宛城区茶庵乡下曹营村、马庄村督导脱贫攻坚工作,宛城区区委书记刘中青,区委常委、办公室主任孙振群随同。

  • 南阳市卧龙区:志愿精神入社区 共创出彩文明城

    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进一步提高社区文明程度、美化居住环境。连日来,南阳市卧龙区各街道组织社区持续开展“清洁家园 共创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各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一起清理卫生死角,美化社区环境,有序推行居民自治,实现常态化、规范化管理,助推“百日集中行动”,共享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 南阳市宛城区:古桩月季成长为脱贫主导产业

    几十元、上百元一棵的山中野刺玫,经过栽植、修剪、嫁接,华丽变身为古桩月季,每棵可以卖1-2万元,最高还达到3.5万元;这里的月季最年轻也有80年,绝大多数为200年,最古老的有500多年,一棵树就价值100多万元,古桩月季已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这是记者在南阳市宛城区瓦店镇来庄古桩月季基地了解到的一幕。

  • 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全方位帮扶助力三夏生产

    夏粮丰收在即,为解除贫困户农忙之忧,近日,唐河县祁仪镇结和脱贫攻坚工作部署,提升帮扶工作标准,认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助力三夏生产。

  •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尹光兵:帮扶贫困群众用真

    “做好脱贫攻坚工作,需要帮扶干部执着的坚守和真情的付出,不计名,不计利,不计得失,恪守职责,担当负责,忠诚尽责,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贫困群众的期待。”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纪检监察室干部尹光兵说。

  • 南阳市唐河县桐寨铺:发展产业效果好,脱贫路上

    进入5月中旬,正是豫西南小麦陆续收割的季节,一片片金黄的麦浪,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但在南阳市唐河县桐寨铺镇李松庄村,映入我们眼帘的却是一片片的绿油油的“庄稼”,伴随着阵阵清香,收割机也穿梭其中进行收割,原来这里是该镇的艾草产业扶贫基地种植的艾草正在收割。

今日热点

“小小棉花棒”托起致富新希望 “小小棉花棒”托起致富新希望

精品原创

优秀企业献爱心 脱贫攻坚更有力 优秀企业献爱心 脱贫攻坚更有力

图片新闻

地市直通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