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南阳讯(见习记者 田雨阳)距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6公里的张河村中,70岁的王洪周头戴鸭舌帽,在广场上锻炼身体。如果不经人介绍,很难想象他5年前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疫情当前,很多人为收入犯了愁。王洪周说,如果要放在过去,他肯定比谁都慌,但自从村里搞起了石榴种植,他心里很踏实。
2014年,河南仁和康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张河村为中心,发展软籽石榴种植。王洪周家曾经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的土地被流转,他也从农民摇身一变,成了家门口的“产业工人”。
此前,王洪周经济拮据,天天为上学、就医发愁。一家7口人中,有3个在读学生和1个瘫痪在床的女婿,女儿常年在外打工,老伴儿患有高血压。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王洪周实现了“咸鱼翻身”。帮扶干部张家星算了笔账,仅种石榴树就能给王洪周家带来5份收入:10亩土地年流转费用8000元,生态产业助力贷收益每年3000元,到户增收项目分红每年500元,从石榴基地返租倒包49亩林果管理费每年2.1万元,闲暇时在石榴基地务工日均还能收入60元。
“给返租倒包的石榴地除草,活儿也不重,农忙时镇村干部还会来帮忙,现在日子终于好起来了。”提起石榴产业,王洪周连声称赞。
张河村产业发展得好,贫困劳动力基本没有外出务工。一年之计在于春,有机肥运进来后,张河村人又该忙起来了。
目前,仁和康源软籽石榴扶贫基地已经扩展到淅川3个乡镇16个行政村,面积达1.8万亩,按照“政府+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惠及贫困人口近千人。
“小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链条,政府的手、市场的手牵起农民的手,抗风险能力增强。中国经济有韧性,俺村发展应该不会出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张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家祥说。
据介绍,环绕丹江口水库,淅川已发展软籽石榴、杏李、薄壳核桃、大樱桃等生态林果30余万亩,实现既“生态”又“生财”。
“日前,淅川退出贫困县完成公示。我们将以扎实的产业为基础,保证每个贫困户有2项以上产业叠加,确保真脱贫、不返贫。”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说。
(映象网南阳新闻热线:0377----60396959,投稿邮箱yxwnypd@126.com。映象网“大象陪办”电话:180 0371 9699)
夏季逐渐来临,气温不断上升,青少年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为增强辖区内青少年防溺水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减少社区汛期安全隐患,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南阳市宛城区五里堡街道召开防溺亡专项工作推进会,把青少年防溺亡工作落到实处。
5月17日,第三十个“全国助残日”,南阳市西峡县结合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情况和残疾群众生活实际,以“助残脱贫,决胜小康”为主题,扎实开展多项活动,为残疾人群体脱贫致富加油鼓劲,点亮希望。
南阳市高新区通过志智双扶工作的开展和扶贫政策的宣讲,辖区贫困户中原来的个别“懒汉”也认识到不能一味地等靠要,通过政府帮助和自食其力实现了脱贫致富,像中关村南阳科技产业园康庄村代某某就是其中之一。
近日,南阳市高新区百里奚街道黄岗社区低保户仵振青家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区居委会为我家粉刷了墙面,安装了不锈钢护栏,更换了铝合金窗户,还修建了新的卫生厕所,看着家里焕然一新,我的心里也亮堂。”仵振青的妻子笑着说。
“党的政策好!扶贫干部好!每隔几天扶贫干部都到我家里来,一句句暖心话、一次次精准帮扶,一回回真情慰问,使我很感动。回想过去打工二十多年,生活漂泊不定,做生意有时赚有时赔,丈夫意外事故去世,人财两空,当时我感觉天都塌了。现在我日子好过多了,我打心眼里感激党、感谢县、乡、村各级干部!”5月27日,记者在南阳市西峡县寨根乡桑树村二组采访,贫困户赵桂连颇有感触的说。
5月26日,记者在桐柏县人医院门诊大厅看到,就医环境温馨舒适,就诊患者排起长队,就医秩序井然。大厅一角最显眼的位置专设“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诊绿色通道”的服务标识格外醒目。
南阳市西峡县寨根乡高峰村地处偏僻,是一个典型的深山村,全村共有七个自然组,人口99户、303人,其中贫困人口18户、29人,耕地面积少之又少,自然生态脆弱,生存环境恶劣。七个自然组距离较远,群众居住分散,基础设施难以配套,扶贫成本较大。为了彻底改变当地的贫困局面,寨根乡党委政府多次研究探讨,将易地扶贫搬迁确定为脱贫致富的关键举措,通过改善生存环境拔穷根。
5月25日上午,南阳市西峡县寨根乡召开全域党建工作推进会,研究部署相关工作。会议由乡党委书记郭玉鹏主持。
今年以来,南阳市寨根乡在乡党委政府领导的正确统筹和规划下,紧密团结全乡干部群众,积极把握发展机遇,做优环境,做亮中心村,因村制宜搞创建,根据条件搞整治,使全乡风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变。
连日来,南阳市西峡县寨根乡积极谋划、狠抓落实,在秸秆禁烧上下功夫。对此,乡政府组织工作专班、向群众发放宣传材料、并开展秸秆禁烧巡查等工作。多措并举,有效防止焚烧秸秆污染环境,维护公共安全和群众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