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原创 > 正文

扳倒井村民石志刚:半个脚掌踏出的养牛脱贫路

2017-11-09  来源:映象网

  映象网南阳讯(记者 周永生 通讯员 赵晖) 老伴两度手术加上儿子上学,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借来3万元,从一大一小两头牛开始喂养,仅用两年发展到现在大小共十四头牛。五十岁,本是知命之年,他却用半张脚掌重新开始,撑起了一个家,留下了一串坚实的脚印。他就是方城县扳倒井村的村民石志刚。

  石志刚1967年生,十来年前,由于勤劳能干,在村里也算是个较为殷实的人家。由于老伴的疾病让他花光了积蓄,还欠下了外债,就连儿子上学都成了问题,老人一度精神萎靡不振。“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你们来了”,石志刚对前来看望他的包户干部南阳中院院长庞景玉说。

  来到石志刚的家,他正在地里拉草料,他要准备这十四头牛的草料。听说我们来,他急忙从地里赶回来。远远就看到一个走路略带颠簸的身影向我们走来,正是他。他的脸上完全没有了颓废的痕迹。推开院子大门,几只出生不久的小牛在院子里面走来走去,见到生人来,警惕的偎依在老牛旁。简单的庭院里堆满了草料,牛棚布置的也井然有条。

EBo2k8sd..jpg.jpg

石志刚家的牛棚

  “老庞是我这一户的包户干部”,石志刚口中的老庞就是南阳中院院长庞景玉。说起自己养牛的经历,石志刚说:“老庞给我讲了一些政策,建议我养牛,我在去年6月份,最终决定从女儿和兄弟姊妹那里借来几万元,搭建牛棚,当时买了一大一小两头牛,以后我又陆续买了几头。现在老牛连同小牛总共有十四头,政府还能奖励我好几千元。预计明年能再添八头小牛,按照现在这种规模来看,我脱贫至少提前了五年”,石志刚说话时内心洋溢着喜悦,完全没有几年老伴生病时那样的慌乱、迷茫和无助。

  为了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他专门留意农经、农广天地等一些致富的节目,开拓眼界,学习一些经验。石志刚从牛槽的清水里拿出一块石头给我看,干净的像玉石一样的小石头。原来是石膏,在水里慢慢融化,牛喝了能去胃火。这也是他从农技联络站里学来的。

  越干越能干,越干越会干。看着现在牛满栏,石志刚很是兴奋。东方不亮西方亮,无意插柳柳成荫,也许是上天的眷顾,就连石志刚本人也没想到多年后的今天,心气和生活的改观竟来自这些牛。在他眼里,这些早已不是牲口了,是支柱,是产业,是别样的精神寄托。什么脏活累活、春种秋收、收集草料、铡草喂牛,一个人顶几个人干,而且干的有滋有味、欢天喜地。就连下一步也有了初步打算。因为他知道,不能满足于现状,还得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屋后那一大片空地可以好好利用起来,搭起牛棚,不光能养牛还能存放草料。同时我想买一台旧的花生摘果机充当帮手,给人收花生,一亩地我还可以收点钱补贴家用,别人不要的花生穰我可以拉回来,多养几头牛没有草料不行,这样也能解决草料问题”。

  “我现在已经50岁了,本来腿脚也有问题,毕竟年纪大了出不去了,一心就想着怎样把牛喂好,怎样最大的付出,最小的投入并获得最大效益。”我听出来了,最大的付出就是指体力,最小的投入就是花最少的钱,最大效益就是发展更多的牛,牛最快长膘,卖个好价钱。更让他欣慰的是,儿子虽然还在上初中,但很懂事,经常利用节假日来帮自己整理草料。石志刚说,要想致富,就得能吃苦,再苦再累也得干,赶上了好政策赶紧脱贫,否则也对不起老庞的帮助。

  扳倒井村风景优雅,乡村气息浓厚,因刘秀扳石得井而取名,如今这些美丽而动人的传说仍将延续着。这就是扶贫的温暖,脱贫的努力,蜕变,悄无声息亦轰轰烈烈。

  新闻线索邮箱 nanyang@hnr.cn

  新闻线索电话 18838961697

hutP3dAT.jpg

映象网·在河南·看世界·用微信扫一扫关注“映象网南阳”公众号


<上一页 下一页>
文章关键词:扳倒井村民 石志刚 半个脚掌 踏出 养牛脱贫路 责编:王慧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李春生: 单足踏出创业路

    他是一位失去左脚的农民,没有高深的学历和雄厚的家底,却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建起了一个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的皮具厂,年创效益600多万元,不但富了自己,还解决了30多名残疾人、60多名当地普通村民的就业问题。他就是现年36岁的李春生,鄢陵县安达皮具有限公司的负责人。

今日热点

桐柏县扶贫农特产亮相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会 桐柏县扶贫农特产亮相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会

精品原创

内乡法院参加内乡县原创歌曲创作展演大赛 内乡法院参加内乡县原创歌曲创作展演大赛

图片新闻

地市直通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