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南阳讯(记者 周永生 通讯员 王鸿昌 杨振辉)数九寒冬中,雄踞丹江口水库北岸的淅川青山隐隐、绿水迢迢、碧空如洗,这是67万淅川人民共同的家园。
地处豫鄂陕三省接合部的河南省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核心水源区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守着“大水缸”,握着“水龙头”,肩负着一渠清水源源北送的重任。到2017年12月工程通水三周年时,累计调入干渠水量达110多亿立方米,有效改善了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10多座大中城市供水保障能力,惠及京津冀豫4省市5300多万人口。同时,淅川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河南省深度贫困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是,作为南水北调渠首所在地的淅川,基于保护水质的需要,“有树不能伐,有鱼不能捕,有畜不能养”,明显增加了脱贫的难度。保水质,生态这条“绿线”必须保;促民富,环保这条“红线”不能碰。淅川脱贫攻坚的“路线图”完整而清晰: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全县一号政治工程和民生工程,以绿色脱贫为主线,不断改革创新扶贫开发的机制和方式,把脱贫攻坚与生态建设、易地搬迁安置、旅游开发相结合,“让绿水青山成为淅川的金山银山”,探索水清民富县强的新路径。
九重镇张河村仁和康源万亩石榴基地,一棵棵软籽石榴树高大挺拔。65岁的王洪才介绍,自从县里发展了软籽石榴,他家一举甩掉了穷帽子。2015年,淅川县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通过引进仁和康源公司,在张河村发展软籽石榴8000亩。王洪才家的6亩荒坡地流转给公司,一年土地租赁收益4800元;王洪才自己又负责管护公司28亩软籽石榴,每年的劳动报酬是12000元,一年总计收入16800元。在张河村,共有60户241名贫困群众在石榴基地脱贫致富。
近年来,淅川县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的思路,大力发展短、中、长三线产业。短线重点发展食用菌、蔬菜、光伏产业等短平快项目,确保当期脱贫;中线重点发展软籽石榴、薄壳核桃等经济林果,巩固脱贫成果;长线发展生态旅游,保证持续稳定脱贫。
目前,全县短、中、长产业发展态势良好,67家企业入驻淅川,投资软籽石榴、薄壳核桃、金银花等生态农业,30余万亩荒山披上绿装,3.4万贫困人口在绿化库区中,捧起“生态碗”,吃上“生态饭”,走上“致富路”。
对生态环境脆弱、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贫困区,淅川县因地制宜实施易地搬迁,按照“靠近县城、靠近集镇、靠近园区、靠近景区”的原则,科学布局安置点32个,统筹安排扶贫就业。
西簧乡流西河村偏僻落后,贫困户黄建军曾想通过发展乌骨鸡养殖致富,但由于山区交通不便,饲料进不了山,产品卖不出去,“致富梦”被无情击碎,还欠了一屁股债。2017年5月7日,黄建军一家和来自荆紫关、寺湾、西簧3个乡镇的130多个贫困户一起喜迁位于淅川县城工业园区附近的光明社区。走进15栋6层88平方米的新家,冰箱、液晶彩电、布艺沙发等一应俱全。来到阳台,黄建军还能看到孙女的新中学——东方学校。走出大山了!走出大山了!黄建军笑得合不拢嘴。
对于搬迁进城的适龄劳动力,淅川县优先组织劳务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优先安置城市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在县内有用工需求企业就业,优先给予小额创业贷款支持。黄建军选择了自主创业。作为一个庄稼人,他和其他的贫困户一样,没有忘记祖祖辈辈艰苦奋斗、踏实肯干的勤劳传统。如今,他在光明社区租了间商铺,卖起了油条,每个月能挣2000元。2017年,县里像黄建军一样迁入新居的易地搬迁贫困人口达2367户8850人,1600多名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对于靠近景区、靠近水库附近的贫困户,淅川县立足渠首区位优势,抓住丹江5A旅游景区开发机遇,大力实施旅游扶贫,让好风景变为“好钱景”。
位于仓房镇磨沟村内的祥程宾馆,每逢节假日总是生意火爆。烹制丹江鲜鱼、小炒山间野菜……店老板江玉琴说,有了这项营生,许多人不出家门就能挣到钱,比外出打工强。原来,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淅川县整合生态移民及应急避险项目,给当地办农家乐的贫困户人均补贴7000多元。江玉琴家领到4万多元后办起了农家乐,营业不到一年,月收入已超万元,还带动两个贫困家庭顺利脱贫。在磨沟村,像江玉琴一样共有48户101人发展起了农家乐。
农家乐,乐农家。截至目前,淅川发展休闲农业合作社、农家乐、生态观光采摘园的贫困户已有500余户,旅游从业人员3万余人。
眼下,一条总长112公里的环库公路正在建设,预计3年内全线通车。环丹江口库区大旅游,将为淅川富民强县插上强劲的翅膀。
“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围绕‘山’‘水’‘游’做文章,就是要让群众共享绿水青山带来的发展红利,既能让群众增收致富,又确保这渠清水永续北送。”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说。
中秋节当天,记者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公司获悉,截止10月4日8时统计,丹江口水库库容237.96亿立方米,水位164.60米;自2014年12月12日通水以来累计入渠总量100.17亿立方米;水质II类;河南淅川段安全送水1027天。
库岸线绵延曲折,大小岛屿星罗棋布,淅川县丹江口水库风景区湖光山色,美不胜收。香严寺、荆紫关古镇等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珠联璧合,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
近年来,淅川县以水质保护为核心,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转型之路,丹江口水库累计产生生态效益7.5亿元,实现了库区绿色发展,水清民富县强的目标。
7月13日,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凌月明带领检查组一行莅临淅川县检查指导丹江口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7月7日,淅川县召开保水质护运行重点工作推进会,各乡镇、街道分管副职和县水利局、水产局、航运服务中心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4月17日,家住郏县白庙乡马湾新村的柴晓旭按时来到郏县产业集聚区一家企业上班。平顶山市按照“强村富民”总体思路,实施产业化帮扶政策,千方百计增加移民收入。
淅川县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为支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有506平方公里土地被淹,占丹江口库区总淹没面积的一半以上;先后移民36.7万人,占丹江口库区移民总数一半以上,创造了中国水利移民史上的奇迹,铸就了“忠诚担当、大爱报国”的移民精神。
每年的3月到6月是淅川县丹江口水库主要经济鱼类产卵繁殖和幼鱼生长期,为保护水生资源,淅川县自2003年起连续15年实行春季禁渔。
3月7日记者获悉,淅川丹江口库区消落区盗扰墓葬抢救性保护文物工程告一段落,共清理修复陶器、铁器、铜器、银器、玉器、汉画像石等500余件文物。
近日,记者从水利部门获悉,自3月1日至6月30日,丹江口水库迎来为期4个月的禁渔期。
三战山乃淅川县香花镇柴沟村的最高峰。柴沟村作为丹江口水库边上一个美丽的村落,因山高路险、山多地少,至今仍有贫困户95户400余人。
会上深入贯彻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6年工作,安排部署2017年主要任务。
邓州现有花洲书院4A级景区1处,编外雷锋团展览馆、福胜寺、东顶祖师殿、台湾村、渠首杏山、邓国春秋园、美丽乡村习营等景点已初步形成接待功能。
为了保护丹江水,河南省淅川县关停380多家企业、取缔库区水上餐饮船及4万余箱养鱼网箱后,又全面取缔禁养区内425家养殖场、115个养殖户。
据统计,为保护一库清水永续北送,近年来,淅川县累计关停并转企业380多家,否决大型建设项目30多个,凡是可能给丹江口库区造成污染的项目,不论投资再大、效益再好,淅川一律实行最严格的一票否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