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南阳讯(记者 周永生 通讯员 杜福建)当前,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深水区和冲刺期。如何推动集老区、山区、贫困地区于一身地区的扶贫开发?来自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安棚镇的扶贫模式,令人眼前一亮。
一望无际的艾草,青翠欲滴的茶园,一座座香菇大棚......盛夏时节走进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安棚镇,满眼的绿色令人心心醉。绿色不仅是乡村美景,更是脱贫增收的“产品”。
“今年我种了3亩艾草,收入预计可达到8000元。我准备报名当保洁员,一月至少300元,还不耽误在地里干活。还想就近到扶贫就业基地打工,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元呢。再加上到户增收项目年底的入股分红,全年收成一两万块不成问题。”万岗村贫困户郭国新告诉记者。
发展产业,促进就业,脱贫攻坚,铿锵前行。“我们结合本地资源禀赋,着力发展茶叶、艾草、食用菌、林果、畜牧、龙虾等特色产业,做到长抓‘茶’,短抓‘艾’,香菇叠加致富快,加上到户增收、光伏发电等增收项目,产业为基,就业为本,‘双业’驱动,同时开展‘志智双扶、五星共创’活动,努力实现贫困群众就业全覆盖,物质、精神扶贫双丰收,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安棚镇党委书记李亚松、镇长周红霞告诉记者。
因地制宜,扩张优势,培育主导产业求突破
安棚镇位于桐柏县城西45公里,地处唐河、桐柏、泌阳三县交界处,全镇自然面积7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万亩,辖12个行政村、12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万人。碱硝化工、服务业和种植业、养殖业构成了该镇的经济基础。安棚是桐柏县一类贫困镇,有3个贫困村,贫困人口基数大,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要坚持大处着眼、细处用力,下一番‘绣花’工夫,实现脱贫路上不落下一户一人!”镇党委、镇政府立下了这样的誓言。他们按照因村制宜、因户施策的原则,立足东果茶、西种养的全镇农业发展布局,加快构建“长种茶叶短种艾,香菇叠加传帮带,到户增收全覆盖,光伏分红见效快”的产业扶贫体系,打好产业扶贫组合拳。
一是争取专项资金,在泰山、岭东、陶庄、李湾4个东部村打造鸿雁河流域茶产业带,采取合作社带动贫困户的办法,政府买单为贫困户和种植大户免费发放茶籽。二是抓住全市打造“宛艾”品牌的机遇,搭上全县“两叶驱动”战略顺风车,在全镇引导发展艾叶种植,建设2个艾叶加工厂,围绕小小艾叶,形成了一条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的产业链,让艾产业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三是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在朱洼、泰山两个村建成香菇基地2个,建设香菇种植棚,配套管理房、烘干房、机井等设施,可分别发展袋料香菇20万袋、10万袋。另外,东部四村非贫困户食用菌种植也初具规模,发展香菇、木耳等100多万袋(坨)。四是依托镇内生猪、黄牛、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基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由合作社、基地为贫困户提供幼畜和疫病防治、养殖管理技术,带动贫困户179户。五是培育壮大林果、龙虾等产业。对有基础的小而精的产业保留并适度扩大规模,避免贪大求全。目前全镇发展龙虾养殖1500多亩,形成了以1600亩苗木花卉、1200亩晚秋黄梨、1800亩朱砂红桃为主的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的富民产业。六是吸引南阳金农牧草发展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流转土地10000亩,建成集秸秆加工、青储、储藏、包装、运输为一体的大型基地一个。形成流转土地、收购饲草、解决就业、带动养殖等多方面综合效应,带动贫困户52户。
扩大就业,树立新风,志智双扶创“五星”
酷热挡不住创业的激情。6月28日,正在田间地头谋划脱贫产业发展的泰山村党支部书记陈生朝告诉记者,在县、镇两级的帮助下,目前全村茶叶种植面积已达到600亩,其中进入采摘期的300多亩,每亩收入5000余元,带动69户村民增收致富,其中贫困户12户,户均增收近3000元。
泰山村的发展是安棚镇当下特色产业腾飞的“镜头”之一。李亚松说,今年,安棚镇在原有产业帮扶的基础上,政策不减、力度不减,力求实现到户增收、光伏发电、艾叶种植和稳定就业“四个全覆盖”。
一是对脱贫不稳定和未脱贫的贫困户再次实施到户增收项目,采取依托合作社和因户施策两种模式,确保“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项目”。镇里与中源化学集团签订了《扶贫开发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设100万袋食用菌种植基地,项目收益覆盖全部贫困户,以不低于1500元/年的标准兑现分红。二是新建3个500KW的光伏发电基地,目前工程已近尾声,下半年即可并网发电,全镇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可享受光伏发电收益。三是立足艾叶行情看好的形势,由政府出资流转土地,在朱洼、雷沟、张楼各新建一个艾叶种植基地,为每户贫困户分配1亩艾叶,由村里成立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无中间环节,最大限度保证收益。四是针对就业扶贫工作存在的底数不清、指向不准、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员逐一调查、登记造册,建立健全就业扶贫台账。一方面,加强就业引导。积极与镇内外企业对接洽谈,鼓励企业优先招聘贫困户,将企业的用工需求通过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和就业信息宣传栏进行“线上”和“线下”同步发布;另一方面,安排一批就业岗位。除了整合已有的卫生保洁员、生态护林员、道路养护工、保险协管员、河道巡查员等公益性岗位资源外,在全家无一人务工但有闲置劳动力的贫困家庭中,由政府出资每户聘请一名公益岗,每月工资至少300元,并实行绩效考核,多劳多得。
安棚镇党委、政府认为,仅在就业方面做文章是不够的,必须在志智双扶上抓创新,在精神脱贫上迈大步,才能助推贫困群众持久增收致富,跟上全民建小康的时代步伐。“五星共创”是他们的创举。所谓“五星共创”,是指以党建助脱贫、全民促乡村振兴为目标,以“树新风、改陋习、知感恩、促脱贫”为主题,以激发贫困人员脱贫致富、改善环境的内生动力为目的,每月在全镇评选出“脱贫攻坚之星”、“基层党建之星”、“产业发展之星”、“环境清洁之星”、“乡风文明之星”五类星标村,在贫困户中评选出“环境卫生星”、“家风文明星”、“公益道德星”、“励志感恩星”、“脱贫致富星”五类星标户。通过“五星村”、“五星户”的创建评比,教育引导全镇贫困户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让村级党组织树立比学赶超的竞争意识,在脱贫攻坚、党的建设、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环境整治等当先进、立标杆,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镇村级各项工作整体上水平,实现“五个同步提高”,即:基层党建水平同步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同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群众生活环境质量同步提高,群众满意度同步提高,倡树良好村风民风,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健康持久有力的精神支撑和道德滋养。目前,这一活动正在全镇深入开展。
以上率下,强化责任,踏石留印醉心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脱贫之后的持久增收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务必要以坚定的决心、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咬定发展目标不放松,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开展。
以上率下。镇党政负责人为全镇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经常深入全镇12个行政村实地调研,掌握社情民意,“把脉”镇村发展,为脱贫攻坚理思路、划重点。全镇党政班子成员对各自分包村的扶贫工作负总责,各村党支书为直接责任人,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
创新机制。落实帮扶到户要求。每个贫困户都安排一名帮扶责任人,制定帮扶计划,跟踪政策落实。建立精准脱贫机制。突出精准识别和分类指导,结合本地自然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落实产业和就业帮扶措施,做到“一户一策”。汇聚帮扶合力。整合各类帮扶资源,企业结对帮村、干部入户助贫。如,博源公司通过安排贫困户就业、筹措资金完善村内基础设施等方式开展帮扶;泰山茶叶合作社通过用工230多人次、带动发展茶叶生产等方式,对村内10多户贫困户实施了帮扶;县人社局深入村组开展保洁员岗前及实用技术培训,全镇100多名贫困人员踊跃参训。
奖惩分明。加大考核力度,将扶贫工作纳入村级绩效考核,每月进行排名,年终进行评比,得分与村级经费划拨相挂钩。对完成任务较好的村给予通报表彰和奖励,对排名靠后的村予以通报批评,并扣发村干部个人绩效工资,情节严重的启动问责机制。今年“七一”前夕,该镇创新推出“志智双扶、五星共创”活动,以党建促脱贫,以量化评比和示范引领增动力、添活力。这些举措推动全镇上下形成了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
“我们将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确保全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稳定就业、持续增收,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李亚松的话掷地有声,充满信心与力量。
6月9日,西坪镇西坪居委会文化广场前人头攒动、彩棚林立,漫场洋溢着群众的央央期盼和笑语欢声,西坪镇贫困劳动力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在此盛大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