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南阳讯(记者 周永生 通讯员 杨晓申)7月17日一大早,河南省镇平县郭庄乡熊庄村的文体广场上县戏曲艺术团编排的扶贫戏曲《赵河弯弯》正在上演,来自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津津有味的欣赏着精彩的演出。在演出空隙县宣讲团的老师们积极地向乡亲们宣讲脱贫攻坚政策。
今年以来,该县按照县有宣讲团、电视专栏;乡有大篷车、宣传队;村有讲习所、村规民约;户有明白人、明白纸的原则。通过不同形式把党的十九大精神、扶贫政策、扶贫措施、扶贫故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进行宣讲。让广大群众自觉地参与到扶贫攻坚活动中去。
为推动贫困群众“物质、精神”双脱贫,今年以来,该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专门成立了精神文明扶贫专班,利用全县410个村脱贫讲习所和文体广场这一阵地,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贫困村争创文明示范村、贫困户争当五好自强户,要求每年每个乡镇创建3个以上文明示范村、每个村创建10个五好自强户。该县还开展了“清洁家园、共享文明生活”的“七改一增”活动,为贫困户改厕、修灶、打水泥地坪、置办必要家具、电器,使贫困群众在享受文明的精神生活的同时生活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该县还大力推进文化惠民活动,举办“百姓宣讲直通车”文艺巡演、全民健身等活动,开展最美乡村医生、教师、爱心少年等系列评选表彰和好公婆、好媳妇等“五好”评选推介活动。组织贫困户学文化、学政策、学技术,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自力更生意识,营造崇德向善、人心思进的浓厚氛围,引导贫困群众坚定脱贫信心,勤劳致富,乐于助人,参与公益事业,积极面对生活。
该县在扶贫工作中还针对贫困儿童、孤寡老人、留守妇女、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群体,加强政策落实、心理疏导和结对帮扶。尤其是留守儿童,通过代理妈妈、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活动,做到“一题一解、一人一解”,帮他们解决情感、心理上的困惑,从而提高其幸福感和获得感。
7月11日,在家门口吃早饭的镇平县柳泉铺镇温岗村贫困户水保国边吃边听村头的广播,每天清晨村里的大喇叭准时播出,大人小孩都听得津津有味。
为实现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镇平县王岗乡创新扶贫产业发展模式,认真谋划产业项目,引进“扶贫鹅”这样“短平快”的优势产业,实现贫困户脱贫增收。
为进一步保障独居老人住房安全,解决父贫子不贫难题,镇平县开展独居老人住房不保障专项整治行动,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见贤思齐,争做孝善子女。
7月10日,河南省镇平县石佛寺镇的刘秀广场上蒙蒙的细雨遮挡不住镇平县玉雕扶贫联盟成员的热情,一场名为“相约七十 爱满玉乡”的爱心捐助正在这里隆重举行。
下户村是传统的竹编专业村,由于市场的发展老旧的竹编产品逐渐被市场淘汰,去年以来该村群众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开始生产竹编工艺品,县里的电商平台也主动来帮助销售,解决了销售难题。
围绕脱贫攻坚工作,去年以来,镇平县创新工作机制,成立由县处级领导牵总头,扶贫办统筹,打出了异地搬迁、转移就业、产业扶持、金融扶持、健康扶贫等“组合拳”,实行专题、专班、专案“三专”推进。
7月10日, 河南省镇平县老庄镇凉水泉村村部的脱贫讲习所里聚集了全村100多位贫困群众,大家在认真聆听了驻村第一书记王多义脱贫攻坚政策讲解后,该村脱贫户杨华玲登上了讲台讲述了自己的脱贫故事。大家纷纷表示要努力的生产劳动,争当脱贫户。
镇平县启动脱贫攻坚以来,王岗乡管家村被确定为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定点帮扶村。全村有5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423户1860人,耕地2960亩。
镇平县借助荣获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这一机遇,组建专门工作班子,开展专题联系对接,通过全身心投入,高强度攻坚,大体量工作,精统筹规划,有力促进了电子商务工作的开展,在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中,镇平排名居全省首位
自去年以来,镇平县对贫困户进行精准甄别,特别是“十类户”,该县更是抽调专门人员成立督查组,县乡村三级干部共同入户调查,把农户的情况书面化,通过申请、走访、评议三个环节逐一评审、把关,然后再进行公示,堵严实了“人情卡”“关系卡”。
张某在女儿出嫁时,向卢某索要18万元彩礼,后因两人无法共同生活,卢某提起诉讼,经过一、二审法院审理,终审判决由张某父女共同返还卢某彩礼10万元。
7月4日早上7时许,镇平县卢医镇朱沟村的被执行人曹某男与陈某女家中,院门紧闭,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人民法院执行局的干警高声喊门,但院内始终没有任何回音。
万亩荷塘浮俪影,千屏霞蔚醉游人。6月29日上午,中国·镇平第二届荷花旅游月启动仪式在南阳市镇平县中原荷花博览园举行。
近日,位于镇平县张林镇楚营村学祥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洋葱喜获丰收,但由于销路不畅,上万斤新鲜优质的洋葱,只能暂时“躺”在仓库里。
今年年初,针对村级组织监督面广、力量薄弱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加大对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监督力度,镇平县在村级建立纪检小组,成立村级纪检员队伍,构建“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监督网络,动态监督村级各项工作,打通监督在基层的“神经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