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南阳讯(记者 周永生 通讯员 李建伟 张长海) 这钱能要回来真是不容易啊,真的太感谢你们了!”翟某握着法官邓峰的手连声致谢。近日,一起长达19年之久的民间借贷纠纷案,在淅川县人民法院荆紫关法庭负责人邓峰等人的不懈努力下,最终得以解决。
据悉,借款人龚某与被告陈某为亲戚关系,陈某于1997年3月9日、5月20日、10月22日分别向龚某借款2万元、1.6万元、1.25万元、1000元,共计4.95万元,并打下借条。2015年7月30日,龚某因患突发性心肌梗塞病故,龚某去世后,原告龚某某(系龚某之母)、翟某(系龚某之女)在家中发现上述四张欠条,多次向陈某索要欠款及利息无果后,遂向淅川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被告立即支付借款4.95万元,并按月息1.2%计算利息。
2016年12月15日,荆紫关法庭在该镇李营村对此案进行了公开开庭审理。因借款之事时隔久远,调查清楚并不容易,法官积极听取双方答辩意见,耐心细致多方面查询相关证据。在经过多番较量后,法官敏锐地发现了关键事实——龚某去世前几个月,陈某找龚某商量过还款事宜,龚某表示归还两万元即可。因原先欠条丢失,陈某便重新开了2万元的欠条,按龚某要求把落款时间写为1997年3月9日,并在欠条上注明“前期有条作废”。而且补打欠条之时,原告翟某也在场,翟某对该事实作了承认,并称她父亲确实有要求把时间写为1997年,只是她对龚某与陈某商定的还款事宜并不太清楚。考虑到原被告双方为亲戚关系,法庭决定组织双方进行庭下调解。
连日来,在办案法官的努力下,2016年12月26日,被告陈某将2万元欠款悉数归还原告,原被告双方握手言和。至此,一桩时隔19年的民间借款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映象网·在河南·看世界·用微信扫一扫关注“映象网南阳频道”公众号
该县把造林绿化作为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创新机制,强力推进,大打造林绿化攻坚战,厚植生态优势。
2月26日,淅川县召开2016年度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议。
淅川县多措并举,进一步推动全县招商引资工作。
32名“土专家”采取“1+5”的结对模式结对联社员工160人开展传帮带活动。
近年来,淅川滔河乡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落实党群扶贫+小额信贷,乡出台奖补方案,贫困户先建后补,走生产发展脱贫路子。
2月21日下午,县长杨红忠主持召开十四届县政府第二十五次常务会议,听取并讨论研究有关议题。
2月21日上午,河南省淅川县人民法院技术科在涉案当事人的见证参与下,采取统一摇号的方式分别为六案申请人指定了鉴定机构,以“看得见”的方式确保案件公开、公平、公正。
入冬以来,淅川县依靠多项机制推动造林绿化工作,目前全县已完成造林10.1万亩。
河南省8个新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类型明确为水源涵养,淅川县是8个新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
近日,淅川老城镇加大对生态富民产业的培训力度,邀请技术指导员、专家对该镇的杏李产业和核桃产业进行技术指导培训。
该村结合实际,在荒山上建桔园、种花卉、建跑马场,做起了旅游产业。
原永胜指出,南水北调精神教育基地是省重点项目,意义重大,备受关注。
2月13日下午,河南省淅川县人民法院召开2017年第一次工作例会。
2月16日下午,中国共产党淅川县第十二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
近日,新密法院执行干警来到新密市牛店镇石匠窑村抓捕长期外逃的“老赖”王某时,发生了这样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