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南阳讯(记者 周永生 通讯员 王鸿昌 邹朝晖 贾建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同时又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护水质是淅川的最大政治和第一要务,旅游业作为绿色产业,与水质保护最为一致。淅川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山水资源大有文章可做,旅游业必将成为淅川未来发展最具潜力、最具爆发力的增长点,实现脱贫攻坚、水清民富县强新淅川目标的助推器。
——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
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后,随着移民迁安、服务中线工程和迎通水保水质等任务的结束,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淅川抢抓机遇,奋起直追,依托国家5A级景区创建和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发展,加快推进全县旅游的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有效提升,公式力振兴淅川生态旅游,同心绘就山水壮美画卷,成功培育淅川旅游样本,唱响淅川旅游品牌,将淅川打造成全国一流的全域式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淅川县县长杨红忠
天蓝如染,白云悠悠;山青似黛,碧水泱泱。阳光下的丹江湖,极目远眺烟波浩渺、水天一色,俯首近览金光粼粼、山明水秀,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湖光山色,令游客叹为观止、流连忘返……假日周末,更是游人如织、络绎不绝。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国家生态安全战略要地的淅川,水质保护是底线,生态发展是关键。“林不能伐了,矿不能开了,企业关停了,网箱养鱼被取缔了,规模养殖被限制了……”传统发展模式严格受限。
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淅川加速弯道超车、实现转型跨越、建设水清民富县强新淅川另辟了一条发展路径。
果断抉择实施旅游兴县战略
淅川集山区、库区、边缘区、贫困区于一体,是全国移民大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迁出县和全市第一安置大县,还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省深度贫困县之一。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是淅川的最大政治和第一要务。为保护水源,陆续关停并转各类企业数百家,取缔网箱养鱼5万余箱、规模禽畜养殖场约300家等,全县至少有3万户家庭大约10万人因此失去以前的生存之本;历时半个多世纪,先后动迁移民约40万人,其中县内新老移民加之水位线上留置人口近10万人;目前,贫困人口6万余人,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近六分之一、全县总人口十分之一。
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不再专属一部分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近年来,发展旅游经济给当地带来的效益令人咂舌、让人艳羡。
淅川是一个旅游资源大县,尤以“水、民、都、寺、街”最为著名。
“水”。水是淅川旅游的最大亮点。丹江湖,被誉为“内陆的太平洋”、“亚洲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湖淅川境内达546平方公里,两岸群山耸峙,山环水绕、移步换景,自然风光优美迷人。
“民”。淅川人民忠诚奉献、大爱报国、艰苦创业、奋发进取,谱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移民史诗,铸就了感天动地的移民精神,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移民文化。移民精神已成为与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相提并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水北调干部学院被省委确定为全省重点建设的“三学院三基地”之一。
“都”。淅川是楚始都丹阳所在地、楚文化发祥地。楚国近800历史有约350年建都于此。下寺春秋古墓群是全国最大的楚文化遗址,出土文物1万余件,有春秋云纹铜禁、王子午鼎等稀世珍宝。
“寺”。千年古刹香严寺是一处以宗教明朝觐见和佛文化体验为主题的国家4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少林寺、白马寺、相国寺并称“中州四大名寺”。有“中原九寨沟”之称的坐禅谷融山水文化、佛文化和古山寨文化为一体,可谓“丹江明珠、山水精品”。
“街”。荆紫关古镇五里长街是北方十三省市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街,属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镇是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河南省六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中国首批特色景观镇。
此外,丹江大观苑湖光与山色交相辉映,民俗与地方文化融为一体,是一个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养生保健综合性旅游度假景区;丹江小三峡蜿蜒20余公里,山明水秀、风光秀丽;八仙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溶洞,既有南方溶洞之高大雄伟,又有北方溶洞神奇形象之特点,洞内非同一般钟乳石的“石花”誉为“国宝”。还有龙山峡谷、神仙洞、驻马山等特色各异的旅游资源。
“渠首—丹江湖—丹江小三峡—大观苑—八仙洞—香严寺—坐禅谷”已确定为全省八条旅游热线之一,渠首是国家三部委确定的“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观光带”的龙头。
资源就是资本,资本可变资金;资金支撑发展,发展促进扶贫。
据该县主管旅游的县领导介绍,近年来,尽管淅川县在发展过程中遭遇到种种窘境和重重困难,淅川县委、县政府仍然坚持发扬移民精神,秉承有解思维,直面现实、不避不让,勇于担当、迎难而上,放宽视野、集思广益,尤其是紧扣国家旅游政策因势利导,依托旅游资源优势,深挖潜力,发挥最大化效益,实施了富有成效的针对性举措。
2016年6月,淅川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审时度势,果断抉择,在该县十二次党代会上第一次郑重响亮地提出把“旅游兴县”作为四大战略之一强力实施,并成立了旅游领导小组,着力指导督导县域旅游提速提质发展,加快培育生态旅游“淅川样本”。
“旅游兴县”战略一经提出,可谓石破天惊,犹如春雷乍响,一石激起千层浪。
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淅川加速弯道超车、实现转型跨越、建设水清民富县强新淅川另辟了一条发展路径。
日前,“唱支村歌给党听”第九届全国村歌大赛组委会传来喜讯,由淅川词曲家耿长生、王雅作词谱曲的歌曲《渠首人家》光荣入围。
1月20日上午,出席淅川县第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的人大代表和政协淅川县十届二次会议的政协委员们集中视察淅川县部分重点工程项目,亲身感受全县经济建设、民生工程发展的喜人成就。
春节期间,淅川县将组织文化、文艺、新闻、教育、文明创建、志愿服务等各方力量,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广泛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主题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送去欢乐和文明。
1月21日上午,淅川县监察委员会挂牌成立,这是南阳市成立的首家县级监察委员会。
1月21日上午,淅川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在丹江国际酒店胜利闭幕。
1月19日,河南淅川县供电公司员工在金河镇张湾村对10千伏线路进行消缺改造,确保春节期间安全供电及农村供电服务事项“零投诉”。
1月14日至15日,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县长杨红忠分别带领观摩团,深入各乡镇(街道)就2017年重点工作进行观摩。
在豫鄂交界处的深山区淅川县盛湾镇大干街村,有一位六旬农电工,常年奔波在山村的旮旮旯旯,维护线路,从事电力服务,被村民们誉为“大山深处的光明使者”。他叫刘书杰,已经61岁了,当农电工22年。
2017年,淅川县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为山区贫困户修建好房子、开辟新路子、谋划好日子,去年,该县累计组织易地扶贫搬迁1987户,贫困户迁入新居,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条件有了较大改观。
梁玉振在讲话中指出,城市“双创”全民参与,广大市民群众为扮靓美丽山城作出了积极贡献,分包社区的单位也付出了辛勤努力。
1月10日,淅川县龙城街道郑湾社区广场上人山人海,一片欢腾。县委宣传部在这里和全省各地一道,同步启动2018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梁玉振出席并讲话。
近日,第五届全国检察机关派驻监管场所一级规范化检察室评选结果公布,淅川县人民检察院驻看守所检察室榜上有名,这是该院继第三届、第四届后再次蝉联该荣誉。
日前,淅川县交通运输局召开专题会议,就全县客运、公交、出租车行业开展“尊德崇贤大美淅川”服务活动进行安排部署。
床头、案几生活用品摆放整齐,水泥地面干干净净,很难想象这是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孤寡老人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