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5A级景区提速提质旅游
国家5A级景区是当今中国最高质量等级的旅游景区和旅游业的金字招牌,是国家A级景区的典范和标杆,具有很强的市场影响力和显著的品牌效应。
淅川县委、县政府清醒地认识到:面对保护水质重大使命、脱贫攻坚政治任务和改善宜居环境等诸多需求,以国家5A级景区创建来提速提质淅川旅游,是关系淅川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也是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和建设水清民富县强新淅川的重要支撑。
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在确定“生态立县、旅游兴县”重要发展战略后,以丹江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抓手,决心开创全县旅游发展新局面。丹江湖旅游区汇集有丹江大观苑、八仙洞、香严寺、坐禅谷等景区景点,范围涉及15平方公里,核心游赏区面积6.45平方公里。
目标明确。通过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的具体实施,把淅川丹江湖旅游区建成一个文化特色彰显、品牌深入人心、服务设施完善、景观丰富多彩、产品丰富饱满、管理体系健全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使旅游区跻身于国内顶级旅游景区行列,成为丹江口水库区域旅游产业的重要引擎和淅川县域经济重要增长点。
领导重视。淅川建立健全了领导机制,成立了丹江湖5A级景区创建指挥部。县委书记卢捍卫、县长杨红忠分别担任政委和指挥长,相关的县四大班子领导任副指挥长,统筹推进5A级创建各项工作。书记、县长参加并部署创建工作会议,多次听取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创建指挥部精心组织,分包重点景区和重点任务,定期研究、强化督查,狠抓进度。
成效显著。2017年,淅川县“旅游兴县”战略得到了全面实施、深入推进,丹江湖5A级景区创建进展有序、持续发力,全县旅游获得了大突破、大提升。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为创建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为淅川旅游今后的发展争取了较大空间。
环境整治富有成果。房屋外立面改造效果明显。按照创建标准,采用县乡统筹的方法,县财政已先期拨付1500余万元,所在乡镇投入配套资金扎实整改。涉及马蹬、仓房、盛湾三镇889户5767套房屋改造基本完成,建筑外立面得到统一和规范,区域城乡面貌大为改观,旅游区氛围初步形成。旅游通道大为改善。投资修建景区道路、防护设施、观景平台、停车场,交通条件明显提升;创建区域内旅游通道,成立了保洁队伍,配备了垃圾箱,实现了常态化保洁。“三线”整治工作部有序推进。针对“三线”工作涉及广电、移动、联通、电信、铁塔公司和电业等多个部门,指挥部采用统筹推进、分类施策、稳步推进的方法,先期完成了仓房集镇和重点景区整治任务。
景区配套大幅提升。景区是丹江湖旅游区5A级创建工作的主战场。创建以来,指挥部紧扣标准、细化方案,督促景区全面开展整改。丹江大观苑、香严寺、坐禅谷和八仙洞景区先后投入资金近亿元,重点对游客中心、游步道、厕所、标识标牌、停车场、垃圾箱、监控系统等设施进行改造和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得到有效提升,景区无线信号基本全覆盖,旅游网站、网上售票系统、二维码语音讲解、视频监控等为主的智慧旅游体系初步建立,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景区面貌焕然一新。
构建全域旅游协调发展格局
全域旅游是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2017年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
东风吹来满眼春。该县建立了多部门协作机制,实行旅游与农业、林业、水利、文化、城建、扶贫等部门联合作战。着力全面健全旅游服务设施、整体推进全域化旅游、带动振兴乡村旅游,初步形成了全域统筹、梯度推进、重点突出的全县旅游产业生产力布局,构建了全域覆盖的旅游产业格局。从旅游景区景点向全域旅游转变,以丹江湖周边景区为主转变到17个乡镇街道全域,从景区观光向休闲、乡村度假、静修养生、森林康养等领域拓展延伸。
依托“旅游+”模式积极推动旅游与生态建设、特色文化、城镇建设等融合发展,带动实现全域旅游。
旅游+生态。该县始终坚持农旅融合、林旅一体不动摇,围绕旅游建基地、搞配套、出产品、强服务,提升综合经济效益。对初具规模的雄升生态园、泓森植物园、仁和康源、丹江孔雀谷等示范园,按照景观游要求,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名贵花卉苗木观赏园、主题采摘园、农家乐等,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循环农业等新兴业态,打造环县城半小时旅游圈。林业生态建设,按照培育景观、服务旅游的要求,造绿育花并举,生态造林项目向景区周边、通道两侧、库区周边倾斜,使景区变林海、通道变绿道、库区变景区、田野变花园,处处皆景观。
旅游+文化。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楚文化、商文化、水文化、移民文化、民俗文化等相映生辉,文旅融合大有文章可做。先后策划举办了韵味十足的楚风楚舞、父亲节“颂赞父亲感恩父亲”、淅川首届气球艺术展、“唱响精准扶贫,建设美丽乡村”——第二届渠首石榴赏花旅游节等形式多样特色活动;举办了2017中国丹江山地越野挑战赛、中国丹江湖公开水域游泳挑战赛、大观苑自驾游活动等广受关注的体育赛事。
旅游+城建。县城和集镇承担着游客集散、休闲娱乐、购物消费等功能,被称为旅游“会客厅”。稳步开发县城内外鹳河景观带、范蠡公园、楚都公园、崇德月季公园、驻马山景区等项目,丰富城市旅游元素,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增强旅游承载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将县城打造成为淅川旅游集散中心。积极推进九重、香花、马蹬、仓房、荆紫关等乡镇“一镇一色”建设,力争把集镇打造成文化生态吸引力强、旅游服务功能完备、环境秩序优化的特色旅游集镇和观光驿站。
如今的淅川,旅游发展如火如荼,渐入佳境。旅游产业升级版持续打造,旅游产业要素体系逐步完善,旅游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旅游产业经济纵深发展。
乡村旅游是全域旅游的重要抓手,是生态保护的重要产业,是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淅川县坚持政府主导,指导乡村旅游发展;坚持科学规划,引领乡村旅游发展;坚持整合资源,助力乡村旅游发展;坚持结合扶贫,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淅川加速弯道超车、实现转型跨越、建设水清民富县强新淅川另辟了一条发展路径。
日前,“唱支村歌给党听”第九届全国村歌大赛组委会传来喜讯,由淅川词曲家耿长生、王雅作词谱曲的歌曲《渠首人家》光荣入围。
1月20日上午,出席淅川县第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的人大代表和政协淅川县十届二次会议的政协委员们集中视察淅川县部分重点工程项目,亲身感受全县经济建设、民生工程发展的喜人成就。
春节期间,淅川县将组织文化、文艺、新闻、教育、文明创建、志愿服务等各方力量,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广泛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主题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送去欢乐和文明。
1月21日上午,淅川县监察委员会挂牌成立,这是南阳市成立的首家县级监察委员会。
1月21日上午,淅川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在丹江国际酒店胜利闭幕。
1月19日,河南淅川县供电公司员工在金河镇张湾村对10千伏线路进行消缺改造,确保春节期间安全供电及农村供电服务事项“零投诉”。
1月14日至15日,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县长杨红忠分别带领观摩团,深入各乡镇(街道)就2017年重点工作进行观摩。
在豫鄂交界处的深山区淅川县盛湾镇大干街村,有一位六旬农电工,常年奔波在山村的旮旮旯旯,维护线路,从事电力服务,被村民们誉为“大山深处的光明使者”。他叫刘书杰,已经61岁了,当农电工22年。
2017年,淅川县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为山区贫困户修建好房子、开辟新路子、谋划好日子,去年,该县累计组织易地扶贫搬迁1987户,贫困户迁入新居,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条件有了较大改观。
梁玉振在讲话中指出,城市“双创”全民参与,广大市民群众为扮靓美丽山城作出了积极贡献,分包社区的单位也付出了辛勤努力。
1月10日,淅川县龙城街道郑湾社区广场上人山人海,一片欢腾。县委宣传部在这里和全省各地一道,同步启动2018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梁玉振出席并讲话。
近日,第五届全国检察机关派驻监管场所一级规范化检察室评选结果公布,淅川县人民检察院驻看守所检察室榜上有名,这是该院继第三届、第四届后再次蝉联该荣誉。
日前,淅川县交通运输局召开专题会议,就全县客运、公交、出租车行业开展“尊德崇贤大美淅川”服务活动进行安排部署。
床头、案几生活用品摆放整齐,水泥地面干干净净,很难想象这是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孤寡老人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