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南阳讯(记者 周永生 通讯员 刘理政 郭国方) “近年来,种地两亩地不交不愁吃喝还有地力补贴,做个乡村保洁员月月有稳定收入,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镇平县晁陂镇张营村脱贫户张学超满怀感激之情地说道,如今,烂泥巴路不见了,土坯瓦房成了回忆,村头巷尾垃圾有专人定期清理,水更清天更蓝了,文化广场、乡村舞台、农家书屋、讲习所成了农民休闲娱乐的新选择。
脱贫攻坚以来,晁陂镇始终坚持精神扶贫引领脱贫攻坚,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注重加强村文化广场、文化舞台、“农家书屋”、脱贫攻坚讲习所的阵地建设,已建成裴营村、梁堂村、半坡村、老张营村等9个村的乡村广场、舞台,多方争取项目为半坡村、裴营村、栾营村、官路河村、街北二村等11个村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110多件,组建广场舞队、唢呐锣鼓队、快板说书协会等文艺团体26个,增设“农家书屋”、“脱贫攻坚讲习所”24个,初步建成了覆盖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文化墙”、“文化长廊”和脱贫攻坚讲习所的建设,一方面极大地改善了农村薄弱的文化基础设施,为村容村貌改善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另一方面也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鼓舞着群众加快脱贫步伐的士气和信心。
文化扶贫虽不能立竿见影,但足以影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扶贫扶智更扶愚,脱贫致富靠的不是愚昧的信仰,而是发自内心的强烈致富欲望。“一个个‘五好自强户’、‘脱贫致富模范户’的励志先进事迹,通过舞台的演绎、传播,深深影响地每一个贫困户的脱贫意志,让贫困户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分享到了成功的喜悦,追求美好生活成为他们脱贫致富最强劲的动力。”晁陂镇文化站负责人王小永说。
目前,该镇已组织送戏下乡、公益电影播放、唢呐锣鼓表演、快板说书、道德宣讲等扶贫文体活动140余场次,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镇平县侯集镇在“党建+电商”的引领下,坚持以发展特色产业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统领作用,立足本地金鱼养殖、林果蔬菜种植等传统产业,实现金鱼、蔬菜、瓜果、手工挂面等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让贫困群众实现增收脱贫。
7月18日,申请人杨某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人民法院执行法官李庆周手中接过执行款36000元,长期逃避执行的被执行人姚某在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后,不得不履行了义务。
7月11日,在家门口吃早饭的镇平县柳泉铺镇温岗村贫困户水保国边吃边听村头的广播,每天清晨村里的大喇叭准时播出,大人小孩都听得津津有味。
为进一步保障独居老人住房安全,解决父贫子不贫难题,镇平县开展独居老人住房不保障专项整治行动,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见贤思齐,争做孝善子女。
镇平县启动脱贫攻坚以来,王岗乡管家村被确定为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定点帮扶村。全村有5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423户1860人,耕地2960亩。
张某在女儿出嫁时,向卢某索要18万元彩礼,后因两人无法共同生活,卢某提起诉讼,经过一、二审法院审理,终审判决由张某父女共同返还卢某彩礼10万元。
7月4日早上7时许,镇平县卢医镇朱沟村的被执行人曹某男与陈某女家中,院门紧闭,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人民法院执行局的干警高声喊门,但院内始终没有任何回音。
今年年初,针对村级组织监督面广、力量薄弱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加大对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监督力度,镇平县在村级建立纪检小组,成立村级纪检员队伍,构建“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监督网络,动态监督村级各项工作,打通监督在基层的“神经末梢”。
镇平县实施干群精神面貌集中整治,成立脱贫成效质量监督组,对91个贫困村及贫困任务较大的非贫困村,进行拉网式“过筛子”。开展“四面红旗”和“扶贫标兵”评选活动,充分调动干群投身脱贫一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持续开展好“五个一”评选活动,引导贫困群众提振精气神、激发脱贫摘帽内生动力。
6月21日,镇平县召开脱贫攻坚“百日会战”誓师大会,动员全县上下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攻坚克难,扑身实干,推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有效有序开展,确保我县2018年高标准实现脱贫摘帽。
6月17日,端午节的前一天。凌晨5时30分,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人民法院执行局的全体干警准时集结,端午风暴集中执行活动正式打响。
近年来,镇平县枣园镇实施“特色产业立镇”发展思路,以争创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为目标,强力推进烟叶产业集约化发展,2018年,该镇种烟3500亩,预计收购烟叶50万公斤,实现产值1500万元、税收330余万元。
2018年6月14日起,镇平县电视台开始专门滚动播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对失信被执行人开展全面的宣传攻势,强力挤压失信被执行人的生存空间,促使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姚片河村是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区域中的一个贫困山村,位于高丘镇东北部山区。全县脱贫帮扶活动开展后,县人武部分包该贫困村。
大王庄村位于镇平县安字营镇东南15公里处,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农业还是玉米、小麦等传统种植模式,没有其它特色产业,人均收入偏低,2016年该村人均纯收入2300元,属于国家级贫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