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南阳讯(记者 周永生 通讯员 李红晓)近日,记者在淅川县仓房镇磨沟村坐禅谷景区的入口处看到,一排排别致的徽派小楼依山傍水,游客络绎不绝。其中一家外古内今、设施新颖齐备,这是村民姜玉琴的呈祥宾馆,此刻她正在厅堂忙碌。“谁也不曾料想,我们这个当年入不敷出的贫困家庭,如今月收入近万元!”姜玉琴说。
磨沟村借助该镇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大力实施通道绿化、围镇围村绿化,打造道路微景观,高标准实施楚汉风格的沿路立面改造,建成旅游文化长廊,形成了农旅经济圈。在磨沟村的带动下侯家坡、刘裴、仓房等村发展旅游农家乐产业,促进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生态建设相互融合。
汤志萍家紧邻香严寺景区,因家里有四个孩子要上学,原来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村支部在景区门口为她申请了一个免费的旅游纪念品销售摊位,现在除了农忙时间她都在景区门口销售旅游纪念品,年均增收15000余元。78岁的吕中明是村里的五保户,妻子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孙女是初中在校生,如果紧靠低保金生活将十分艰巨,镇政府与坐禅谷景区协商让他做景区保洁员,年增收10000余元。
“像姜玉琴、汤志萍、吕中明这样的贫困户,在我们这里都有挣钱的机会。有能力的政府扶持办农家乐,其他的或免费提供摊位销售旅游纪念品,或到农家乐、景区内务工。确保了每户贫困家庭都能享受到旅游带来的红利。”磨沟村党支部书记彭全军介绍说,目前,村里有30人在景区就业或从事旅游服务业,户均年增收8000元左右。另外,全村已营业的农家乐38户,总餐位数近2000个,从业人员达120余人,农家乐营业额增收80余万元。
近年来,仓房镇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紧盯“贫困户持续增收”目标不放松,探索“旅游+生态+扶贫”发展模式,以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引导扶持贫困户从事农家乐经营、旅游产品销售、旅游业务工,实现增收脱贫。
近日,淅川县检察院的一份检察建议促成该县政府出台《淅川县生态环境修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专项资金的来源和使用、监督和管理,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在第91个建军节来临之际,淅川县图书馆邀请淅川县文化馆副馆长刘国胜到县公安消防大队开展了“讲好中国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专题讲座。
近年来,淅川县老城镇积极响应县委政府“生态立县”号召,立足实际,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大力发展杏李等特色林果产业,探索出了一条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既能短期脱贫又能永续发展的扶贫路径。
近年来,淅川县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全力拓展绿色空间,厚植生态优势,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淅川县马蹬镇文化广场上锣鼓喧天、人山人海,该县“文化扶贫进乡村”巡回演出活动正紧张进行。
7月23日晚,淅川县马蹬镇文化广场上锣鼓喧天、人山人海,该县“文化扶贫进乡村”巡回演出活动正紧张进行。
7月24日,南阳市产业集聚区第二观摩组深入淅川县实地观摩, “环保型”“数字化”“高技术”“新材料”……在淅川县各家企业,新产品、新工艺、新理念扑面而来,让观摩组成员目不暇接。
近日,淅川县国土资源局安全生产督导组深入香花镇,督查该镇开展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落实情况,并会同镇政府联合开展安全生产督查工作。重点对超市、网吧、酒店、宾馆等5类人员密集、流动性强的场所进行抽查。
近日,走进马蹬镇平发农业食用菌产业扶贫基地,一排排整齐摆放的香菇菌棒呈现在眼前。
近日,淅川县新媒体采风团一行走进金河镇王万岭,但见处处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宛如一幅优美的生态画卷。
为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以技术为支撑带动产业发展实现扶贫,7月16日下午,淅川县举办扶贫产业小龙虾养殖技术培训会,特邀中科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曾令兵、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明勋授课。
寇元钦是京津源水产品养殖公司的负责人,近年来,他在马蹬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成立了京源湖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养殖小龙虾为主,兼顾餐饮、销售于一体。该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通过务工、技术培训、资金入股等方式,带动周边69户贫困户户均增收6000余元,有力地助推了马蹬镇脱贫攻坚步伐。
7月17日,淅川县县长杨红忠深入扶贫联系点上集镇关帝村,督导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7月17日,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深入厚坡镇,进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用心用情做工作,真情真意化心结,现场解决扶贫领域信访突出问题。
为进一步推进国家级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7月16日,淅川县召开“双创”宣传工作会议,就全县“双创”知识竞赛活动进行安排部署。